曾經擁有的方向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08章 天下第一塔,符寶,曾經擁有的方向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周明落最大的忽視,就是因為在發現整個瓷盤是新舊兩種瓷器拼湊出來的贗品後,觀摩時只記得去觀摩那個底盤,而忽略了整體的構造。

等他突然想起瓷盤的整體形態時,才發現這盤子似乎是永樂瓷。

明永樂瓷,盤、碗類器的內壁與底面銜接處有紅紋一週,器心內凹外凸,呈塌底狀。

這個瓷盤的弘紋就遮掩在舊器與新器交界處,用弘紋來遮掩了新舊交接處的一絲輕微淺痕,

這種把瓷器拼湊的工藝也是多種多樣,最簡單的一種大蒜汁就可以做到,比如我們摔碎了一個瓷碗,若是重新拼湊起來,在破碎處抹上大蒜汁還能使其黏在一起,比一般的神馬膠水都更實用,只要不泡水就輕易不會碎裂。

眼下這瓷器的拼湊不是大蒜汁,因為其裂痕並不明顯,甚至用肉眼都很難看到,若不是早知道這是銜接起來的,就算周明拿起來細細把玩也未必能發現,但此刻這卻不需要他去發現,沒拿起來之前他就靠著透視一眼看穿了。

不過造假者能用弘紋遮掩裂縫,這造假也算是一門藝術了,真的很難發現。

再一次從整體上觀摩,周明落卻是越看越覺得整個瓷盤的造型應該是屬於永樂瓷。

但這裡面卻有一個大問題,永樂瓷是塌底,可這個盤子的底兒卻是平的。

“這盤子模仿的是永樂瓷,但底盤卻是平的?若是整體連線起來再細細觀看,可以確定這底盤就應該是明永樂瓷,但它卻是平底,難道它原本並不是瓷盤?”

不是瓷盤,那又會是什麼?

默默閉上眼思索一番,搜刮著以往腦海中所有關於永樂瓷的知識。

隨後不過幾秒鐘,周明落眼皮就是一跳,終於想起了一些東西。

瓷磚!

平平整整,十來厘米的方形青花瓷,兩三公分厚,這是一塊瓷磚啊。

青花瓷磚?想起青花瓷磚,周明落跟著就想起了報恩寺塔!!

混跡古玩界這麼久,尤其是最為擅長瓷器方面,對於這座被稱為“天下第一塔”,“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和長城、古羅馬鬥獸場、古亞歷山大地下陵墓、義大利比薩斜塔等並列為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觀的驚人巨塔他還是印象極為深刻的。

畢竟這座塔的名氣太大了。

明永樂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朱棣能從自己侄子手中奪取天下,稱得上一個氣魄非常大的人,而他的姓格亦是喜動不喜靜,那一生可謂做出了不少大事。

建故宮、現今我們能在首都看到的輝煌故宮建築群,始建就是永樂大帝,再則編篡《永樂大典》,朱元璋開創明朝建都南京,更立下祖訓不得遷都,可永樂大帝還是毫不在意這祖訓,直接遷都燕京。

這無疑都是極有氣魄的人才能做到的,再則組織鄭和下西洋等等,也都曾在歷史上書寫下重重的筆墨。

除了這些許多現代人都能耳熟能詳的大事外,明永樂還做過兩件大事。

其一就是搞出了陽山石碑。

說起這個石碑恐怕現代人都要驚歎,這是永樂帝為了紀念朱元璋立下的碑,為了顯示自己的孝心和維護自己的正統地位,他曾在南京郊區湯山縣依陽山開鑿出了陽山石碑。

沒有親臨其境你很難想象這個石碑有多大,如果能把這石碑立起來,它足有七十多米高,相當於今天二十五六層樓的高度。

石碑共分三塊,碑身、碑額和碑座,這三部分都在如今的陽山依舊無法站立。就算是依照現代的科技都無法把這三塊龐大到恐怖的石碑站起來合為一體,就更別提六百年前的人力了。

陽山石碑總重估計三萬多噸,要把三萬多噸的東西吊到基座上,再把碑額擱上去,如今都無法做到,結果石碑在永樂大帝開鑿好以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八零美味人生

聽謠

創造世界模擬器

十斤狸貓吃瓜

羅衣錦繡故園夢

水不留痕

情滯幻野【簡體中文】

原始本色

清穿好孕:一不小心活到九十九

花田醉

天機

七煞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