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八章 烽火狼煙,大宋那些年,墨尚花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火速前來支援。義軍受到前後夾擊,損失數千人馬,倉皇退走,劍門之危機遂解。
太宗大為讚許,賜上官正與宿翰二人襲衣、金腰帶,提拔上官正為六宅使、劍州刺史,宿翰為崇儀使、兼任昭州刺史。
數月後,上官正染疾,回京治病,疾愈後,入朝見駕。太宗噓寒問暖,“勞問久之”,再次派遣他回到劍門任所,賜以金丹、良藥、衣帶、白金千兩、馬三匹,同時授以防禦方略,令他招撫殘孽。
成都被李順攻克後,宿翰帶著殘兵敗將,也退到了劍門。於是,兩股宋軍合兵一處,堅守劍門,這一出川入蜀的第一險關。
劍門關易守難攻,宋軍佔據著險峻有利的地形,義軍缺乏山地攻堅戰的經驗,楊廣率軍幾經激戰,雖然付出慘重代價,依然是久攻不下。楊廣決定採取避實就虛的戰略,迅速佔領了劍門附近的山寨關隘、州縣,等待時機,再戰劍門。
淳化五年(994)二月,王繼恩領旨入川平叛。
劍門這麼重要的一道戰略要地,並沒有引起李順的足夠重視,只是派楊廣隨意征戰了事,他自己卻帶著主力去打無關緊要的梓州。
這是一個致命的戰略性錯誤,王繼恩率領的征剿大軍那可是大宋禁軍,禁軍都是從全國各地優中選優,選出來的最能打計程車兵,憑藉著臨時拼湊起來的數萬農民,雖然號稱“應運雄軍”,要想對抗大宋禁軍,顯然是力不從心。守住劍門,就守住了大蜀政權,失去劍門,數十萬義軍的性命將岌岌可危,李順的部署從一開始就錯了。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戰爭的勝敗,往往就從一個不經意的小疏漏,被無情地撕成一道大口子,一潰不可收拾。
太宗非常擔憂入蜀的棧道,四月,上官正率領一支孤軍,與義軍力戰,北上打通劍門棧道。王繼恩的征剿大軍長驅而入,順利透過天險劍門關。
宋軍再次兵分兩路,王繼恩親率主力大軍,由石普、馬知節為前鋒,進攻川北重鎮劍州(今劍閣),另一路由曹習統領為偏師,自葭萌(今廣元)出發,南攻閬州(今閬中市)。
由劍門關至劍州,一路都是上坡路,易守難攻。王繼恩不想在正面和起義軍死拼硬打,而是採用迂迴戰術,率兵繞道小劍門,從西路進行旁攻,佔領研口寨,殺死大蜀義軍五百餘眾。
接著向東,攻下漢源坡、青強嶺,控制了南下劍州的道路。宋軍主力居高臨下,猛攻劍州,義軍在楊廣的指揮下全力防守,終因力量懸殊太大,劍州就這樣被王繼恩攻克。
隨後,宋軍又在劍州城南四十里的柳池驛,攻破起義軍防守,斬殺六百餘眾。楊廣率殘部敗走綿州(今綿陽市),義軍被殺或溺水而死者,不可勝數。
四月十八日,王繼恩率主力大軍馬不停蹄,進入綿州境內。地主王華組織武裝千餘人對綿州發動突然襲擊,義軍再次損兵折將,傷亡慘重。
在川北戰場,義軍儼然就像一架老水車,吱吱呀呀,晃晃悠悠,稍微遭到碰撞,就散架了。短兵相接,血染疆場,數萬巴蜀子弟,為了心中的“均貧富”夢想,倒在了自己深愛的這片熱土。
四月十九日,王繼恩攻佔綿州,俘虜義軍三百五十七人,統統將其“凌遲處死”。楊廣決定率領餘部退往梓州,與相里貴合兵,攻打梓州。
另一路由曹習統領的宋軍,也戰果斐然,順利攻下閬州。一萬多起義軍將士節節抵抗,撤到老溪,築成水陸兩寨,依險據守。
義軍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三千將士戰死沙場,餘眾全部投江,沒有一個向宋軍投降的。
不久,巴州(今巴中)也被巡檢使胡正違攻佔,五千起義軍守軍全都壯烈犧牲。
至此劍門關及其周邊州縣全被宋軍收復,而此時,李順還在梓州鏖戰,圍城圍了八十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