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八章 封禪泰山,大宋那些年,墨尚花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卻說真宗趙恆好大喜功,愛慕虛榮,被王欽若“城下之盟”一盆冷水,潑得一蹶不振,鬱鬱寡歡,怏怏不樂。

當初拒絕採納寇準“抗遼可保百年無事”之策,竭力主張簽訂這“城下之盟”的正是真宗本人。

《澶淵之盟》,不是功反倒成了過;不是榮耀,反而成了標示君王昏庸無能的恥辱柱,這讓真宗如何釋懷?

雖然扳倒了寇老西,王欽若僥倖贏回一局,但他的心裡也打鼓,“皇上這兒還氣著呢,弄不好,自己的下場也好不到哪兒去!”王欽若的心裡急速地盤算著。

沒了寇凖的早朝,稍微顯得有點冷清。

一天下朝,真宗叫住王欽若,詢問雪恥之策,真宗道:“朕現在該怎麼辦?”

王欽若當然知道真宗是因懼遼求和,才簽訂這城下之盟的,他決定以進為退,故意說道:“陛下以兵取幽薊,乃可刷此恥也!”

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一聽說又要出兵,真宗連連擺手,道:“河北的百姓剛免了戰爭之苦,朕哪忍心再讓他們遭受戰亂之苦呢?還有沒有其他良策?”

王欽若知道真宗沒這個膽兒,沉吟片刻,又道:“君臨天下,再沒有比封禪可以鎮服四海、誇示戎狄的‘大功業’了。”

真宗點頭,“這個好!”

王欽若道:“自古封禪,得有‘天降祥瑞’出現才行。”

太宗趙光義當年也想封禪,結果剛一宣佈,皇宮就走了水,好好的乾元殿和文明殿先後燒成了一堆瓦礫。太宗認為這是天象示儆,立即罷了封禪的念想。這事,王欽若心裡肯定清楚,他不動聲色地說出“天降祥瑞”這一條件,也是想試探一下真宗。

真宗一聽“封禪”,開始還一臉地興奮,很快就變得憂鬱不作聲。

天以高為尊,地以厚為德,天高不可及於泰山。

《史記》雲:“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凡“受命於天”的皇帝,為答謝天恩,是要到最能接近天神的泰山之巔,堆土砌臺壘壇,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自己所有的功績,都是上天所賜,功歸於天。

隨後再到泰山腳下,接近地祗的梁父、社首等小山丘設壇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廣恩厚以報地。

一代帝王封禪泰山,被視為國家鼎盛、天下太平的象徵,皇帝本人也儼然成為“奉天承運”的“真龍天子”,青史留名。

這就是歷代帝王狂熱追求泰山封禪的原因。

但是,封禪泰山不是誰都有資格的,它是要具備三個條件的:

一是完成國家大一統;開國之君,易姓而王,致太平,可以告天地神只。比如秦皇漢武,都曾經到泰山封禪,以此來證明自己擁有統治天下的天命。很多偉大的帝王,比如唐宗宋祖,都很低調謙遜,沒有封禪。

二是非開國之君,政績斐然,天下太平,五穀豐登,國泰民安。比如唐高宗和唐玄宗,唐高宗繼承了父親唐太宗的輝煌基業,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

三要有祥瑞出現。

真宗趙恆承伯父和父親的餘緒,經濟上雖然一直在發展,但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建樹不大。尤其在安定北方邊陲方面,“澶淵之盟”又被大臣認為是恥辱,不是光榮。

一無戰功、二無國喜,去封泰山、禪梁父,真宗未免顯得師出無名。

王欽若知道真宗是怎麼想的,他接著又道:“‘天瑞’安可必得,前代蓋有以人力為之,古時所傳‘河出《圖》、洛出《書》’,興許是聖人以神道設教,未必真有此事!”

王欽若告訴真宗,這‘天降祥瑞’不是說要就有的;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混在古代當軍閥

白色孤島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開

三國:本想做忠臣,為何逼我造反

不要虛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