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東南佛國,大宋那些年,墨尚花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祖師,亦為法眼宗三祖。
自幼習儒,懷經世濟國抱負,十六歲時,曾著《齊天賦》獻於吳越王錢鏐。青年時即信仰佛教,悟得“世事無常”之理,戒殺放生。
曾為餘杭庫吏,吳越王錢元瓘時,二十八歲的延壽大師任華亭鎮將,督納軍需。見集市中魚蝦飛禽等,常生慈憫心買了放生,自己俸薪用完,就用庫銀買動物放生,後被告發,被判處死罪,押赴市曹處斬。面對砍頭,延壽大師鎮靜自若,毫無懼色。自言:“吾為活數萬生命而死,死又何憾!”
劊子手的鋼刀砍到大師的脖子,如同砍在石頭上,刀頭立馬斷掉,監斬官和在場的眾人,深感神奇,如此砍了三次,刀頭斷了三次。劊子手不敢下手了,監斬官立即通報吳越王錢元瓘。吳越王覺得不可思議,心生敬佩,贊其慈心善行,便將延壽大師赦免釋放。
被釋放後,延壽大師投明州四明山(今浙江鄞縣境內)龍冊寺翠巖令參禪師出家,這一年是後唐長興四年(933),大師三十歲。
大師出家後,“執勞供眾,都忘身宰”、“衣不繒纊,食不重味,野蔬布襦,以遣朝夕”。白天執勞供眾,夜晚習禪修定,每日以野蔬果腹,生活十分淡泊。
後來,到天台山德韶國師處修學禪法,發明心要。在德韶國師會中開悟,受法嗣,為法眼宗嫡孫。
《宋高僧傳》雲:“永明(延壽)在德韶會中,普請次,聞墜薪有聲,豁然契悟。”作偈子云:
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
山河並大地,全露法王身。
佛性乃一切生命最根本的屬性,是最持久的金剛不壞之性,它在你身上、也在自然草木身上,可以說無處不在。你靜下心去體悟,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為你心靈的鏡子,引導你回到自己的內心,發現自己心中潛藏的珍寶。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潺潺的流水聲,就是佛陀的說法聲。青草翠木,山河大地皆是佛陀清淨的法身,都是佛性的顯露。
掉落於地的並不是什麼柴薪,天地間不論橫的豎的也不是塵埃,山河大地乃至一切的一切無非自性妙用,所顯露的,也全都是法王之身,與明覺法身無二無別。
一日,延壽大師閱《大智度論》,有則故事,讓他感觸頗深:世尊在世時,有位老人,要求跟佛出家。出家要有善根、福德、因緣,舍利弗不允許。舍利弗是阿羅漢,有神通,能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他觀察這老人在五百世中,都沒有種善因,所以不能出家。可是世尊同意他出家,告訴弟子們,這位老人在無量劫之前是個樵夫,在山上砍柴時,遇到一隻老虎要吃他,他在驚恐之下,爬到樹上,隨口叫了一聲“南無佛!”就憑這無量劫前,一聲“南無佛”所種的一點善因,在無量劫後,緣成熟了,遇佛得度,所以,釋迦牟尼佛給他剃度出家,老人後來證阿羅漢果。
唸佛一聲,罪滅河沙;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延壽大師深感世間為業報所繫不得解脫的眾生,唯有靠唸佛才可以救度,於是印“彌陀塔”四十八萬本,勸人禮拜、稱念。
不久,延壽大師在懺堂繞佛時,見普賢菩薩現像在前,蓮花在手,大師想起宿願,內心進退未決,就寫了兩個紙鬮,一紙為“一心禪定”,另一則為“萬善生淨土”。拈起七次,開啟都是“萬善生淨土”,從此,永明延壽大師專注於勸人唸佛,迴向淨土。
延壽大師住永明寺大道場,每日懺願、坐禪、說法不斷,夜裡施食鬼神,白天放贖生靈,黃昏則往別峰繞佛,稱念彌陀聖號十萬聲,每於深夜時分,寺裡大眾都可聽到螺貝天樂及大師唸佛的音聲。
延壽大師日日精進,以行百八件佛事為常課,並將所有佛事功德迴向莊嚴淨土,時人疑為彌勒菩薩下生。
錢俶讚歎道:“自古以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