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六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大宋那些年,墨尚花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悔,往抱其屍,大哭曰:‘痴兒何至此邪!’”趙光義聞訊,又驚又悔,抱著趙德昭的屍體,大哭道:“痴兒何必這樣呢!”
趙光義明面上是在哭,實則肚子裡樂開了花,終於又扳倒了一個政治強敵,他此時流的不過是鱷魚的眼淚罷了。乾嚎了幾聲,趙光義轉身就起駕離開了,下令追贈趙德昭為中書令,追封為魏王,賜諡號為懿,後改吳王,又改越王。
趙德昭一死,封賞將士的事,就沒人敢再提了。
◆ 滿城大捷
為了報復宋軍的進犯,太平興國四年(979)九月初三,遼景宗耶律賢派遣燕王韓匡嗣為都統,南府宰相耶律沙為監軍,率領十萬鐵騎自南京(今北京)分兩路南下,企圖攻佔鎮州。
東路軍由韓匡嗣、惕隱耶律休哥、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等率領,沿平原開進;西路由南京統軍使耶律善補率領,沿山後南趨,九月三十日,遼軍進抵滿城(今河北保定滿城區)集結。
趙光義在高粱河戰敗,料定遼軍必將反攻,南撤時,在鎮州、定州、關南這些要衝之地,全都設下重兵防守。趙光義定下的總體防禦戰略是:“會兵、設伏、夾擊之”,將定州、鎮州、關南三地的軍隊彙集起來,集中兵力,共同防禦。同時準其便宜從事,並授陣圖予諸將。為徹底阻擊遼軍南下,八月十六日,趙光義又派遣潘美駐屯河東三交口,抵禦山西南下的遼軍。
接到遼兵進犯的訊息,按照趙光義的“會兵、設伏、夾擊之”戰略,鎮州都鈐轄(河北前敵總指揮)劉廷翰率部急行軍二百餘里,列陣于徐河(今滿城區北部的漕河)南岸;關南守將崔彥進率所部自關南北上黑蘆堤(今河北容城西南)北轉向西進,沿長城口(今河北徐水西北)潛師遼軍側後,對遼軍形成夾擊之勢;很快,鎮州兵馬鈐轄李漢瓊、定州守將崔翰、孟玄喆也領兵趕到徐河岸邊。
趙光義在佈置河北防線時親授陣圖給眾位守將,要求眾將按照陣圖排兵佈陣,指揮打仗。八萬宋軍瞬間集結到徐河南岸,崔翰下令按趙光義所授陣圖,佈下八個方陣,以此阻止遼軍渡河南下。
趙光義太高估了自己,高粱河一戰,他還沒吸取教訓。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這種理想當中的事想想可以,千萬別當真,好奇會害死貓,蹩腳的軍事指揮,再結合這種紙上談兵的戰法,那可是在拿八萬宋軍的性命開玩笑。
同時,宋軍的總指揮也不符合常理,低階軍官(都鈐轄劉廷翰)代表皇帝指揮高階軍官(定武節度使孟玄喆、河陽節度使崔彥進等),誰敢不服,那就是抗旨不遵,趙光義的用意或許是想讓自己不在前線指揮作戰時,仍能牢牢控制前線的軍隊,不在前線,勝似前線。
光祿大夫趙延進登高遠望,發現遼軍騎兵“東西亙野,不見其際”,宋軍按照趙光義的部署分為八陣對峙,每陣之間間隔百步,相當於一百米,力量過於分散,容易被敵人分割殲滅。
趙延進不看不當緊,一看嚇一跳,宋軍八個方陣,各自為戰,這是擺明了要讓人家分開了屠殺,一根筷子輕輕掰折斷,一捆筷子才能牢牢抱成團,才更有戰鬥力。
趙延進立即向崔翰建議,馬上改八陣為二陣,集中兵力對敵,否則無力阻擋契丹鐵騎的橫衝直撞,如果被敵人分割包圍,各個擊破,那就慘了!
趙延進道:“主上將邊事委託給我們,不過是期望克敵制勝罷了。如今敵人兵力如此強大,而我軍零星分散,氣勢相差甚遠,如果敵軍挾勢圍困,將要如何應對!我們不如合軍進擊,可以決一勝負。如果違背詔令能獲勝,不比喪師辱國更強嗎?”
定州知州崔翰猶豫不決,恐怕違反了皇上的命令不好交待。道:“萬一不捷,則若之何?”當初趙光義想要征伐大遼,眾將都不表態,只有崔翰站出來,力挺趙光義,結果,宋軍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