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太祖誓碑,大宋那些年,墨尚花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新五代史》雲:周世宗柴榮共有子七人,“長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讓,次曰熙謹,次曰熙誨。宜哥與其二,皆為漢誅”;宋乾德二年(964),“熙謹卒,熙讓、熙誨不知所終”。還有一個孩子被潘美收養了,後來頗有建樹。
開寶六年(973),二十歲的柴宗訓在房州去世,此距禪位已有十四年。趙匡胤素服發哀,輟朝十日,溢號恭帝,葬周世宗陵之側舊順陵。
鄭王死後,小符太后出家號為玉清禪師,淳化四年十月(993),小符太后薨,宋廷以後禮葬於懿陵,陪於其姐西北。
柴宗訓的兒子柴永琦被降封為鄭國公,從此世世代代世襲爵位。
宋仁宗時期,柴宗訓的嫡系斷了。仁宗詔取柴氏譜系,選擇柴氏旁支一名輩分最大的封為崇義公,擔任了祀奉後周宗廟的職位。尋錄周世宗從孫柴元亨為三班奉職,又詔每郊祀錄周世宗子孫一人。
至和四年(1057),封柴泳為崇義公,給田十頃,奉周室祀,子可襲封,並給西京周廟祭享器服。
宋神宗時,錄周世宗從曾孫柴思恭等為三班奉職。
宋徽宗時,詔柴氏後已封崇義公,再官恭帝后為宣教郎,監周陵廟,世為三悟。
南宋時,高宗、理宗諸朝也時有封柴氏襲崇義公之爵。
可見,在整個大宋朝,柴氏子孫所受封賞一直與宋朝相始終,宋廷如此優待亡國之後裔,這在其他朝代是少有可比的。
《水滸傳》以此為藍本,演繹柴家後人“小旋風”柴進,說他擁有御賜的“丹書鐵券”,無論柴氏子孫犯有多大的罪過,大宋朝廷一律不予追究,說明大宋善待柴氏子孫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第二條,對於“不得殺士大夫”一項,大宋重文抑武,趙匡胤及其後繼者,確實比較嚴格地遵守著。
太祖在平定南方各割據政權時,堅持不殺降王。如平定後蜀,召其國君孟昶入京。有大臣密奏,請擒殺其君臣,以防生變。
太祖怒批道:“汝好雀兒肚腸!”
清趙翼《廿二史札記》中雲:“宋初降王子弟佈滿中外”,這在歷朝歷代都是很少見的,開國皇帝多數都是執行“斬草除根”,趙匡胤堅持不殺他們,讓他們在京城自由自在出入,而且還封官加爵。
宰相趙普好幾次在趙匡胤面前說起以前不善待自己的人,想把他們給法辦了。
宋太祖給他的答覆是:“倘若在凡俗塵世都能認出日後的天子宰相,那人人都去尋找了。”堅決不允許動他們,此後,趙普再也不敢在趙匡胤面前提起類似話題。
一代名相范仲淹曾由衷地讚歎道:“祖宗以來,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
北宋後期出現的冗官現象,與誓碑規定的優待士大夫,不輕易誅殺大臣政策,有直接關係。
神宗時期,陝西用兵失利,準備斬一朝臣時,宰相蔡確進諫道:“祖宗以來,未嘗殺士人,臣等不欲自陛下始。”
可見,誓碑這一祖宗家法,一方面激發著文臣士大夫的愛國熱忱,一方面也使一些掌權的文臣無所顧忌,甚至橫行不法。
當然,誓約的“不殺”不等於絕對不能殺,對亂臣賊子、貪官汙吏,激起民憤的,還是可以將家法放在一邊而開殺戒的。
太祖在位時主要因謀反和貪汙受賄罪處死過一批官吏,這是開國初期整頓吏治所必需的。《宋史》贊他:“繩贓吏重法,以塞濁亂之源。”
然而不殺大臣這一條大宋基本國策,得以順利實施,都是太祖誓碑上的誓約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一條奇怪的路
趙匡胤出身行伍,為了江山社稷,他對武將的防範,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同時對各種威脅政權的事,考慮得相當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