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盡長安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0章 建議,小人物2018,看盡長安花,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房子,一千五百多人,搖號中籤率不足10%。”
吳州算是政府限價比較嚴格的城市。棠院作為新區的專案,統一物價三萬每平米;這本是為了抑制房價上漲,貫徹“房住不炒”精神,保障剛需購房者利益的便民措施,但實際情況下,根本南轅北轍。
新區雖然稱為新區,但那也是相對老城而言,實際也發展了近十年。這十年裡,新區的商業、教育、地鐵全都已經很完善了;便是棠院旁邊的老小區,二手房成交價已經四萬往上跑了,現在政府對棠院限價三萬,不是擺明了給人送錢麼?
吳州雖然也有限購政策——以家庭為單位,最多隻能有兩套房,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為了買房,假離婚的比比皆是。
同時,吳州為了人才引進,落戶政策進一步放寬,但引來的真全是人才嗎?不一定,還有很多炒房客。他們藉著學歷之便,落戶只為買房,買完房戶口立馬遷走;即便戶口不遷走,人也不一定會在吳州工作。
看得見的利益,房價倒掛一萬,一套一百平米的房子,買到就賺一百萬;這導致報名想買房的人遠遠超過房源數。
雖然政府為了公平,出了相關政策,報名買房人數大於房源數,必須經過公證處搖號,確定選房順序。但如此巨大的利益和龐大的基數之下,搖號中籤率往往極低,剛需買房的難度實際上增加了。
房價上漲,剛需買不起;政府透過行政手段限價了,但巨大的利益面前,剛需就是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得到了。
肖俊道:“雖然我們是做投資的,但我們也買房,我覺得房住不炒的宗旨是沒錯,但最後落實到具體措施上,誤傷剛需太多了。”
邱明深有同感:“是啊。我現在想買個房,真是太難了。”
肖俊接著道:“地方政府就是懶,為了應付中央,保證城市房價指數好看,只會用行政手段限價。而且,房價是開發商推上去的嘛?只會對開發商動刀。”
一提到這個,張秋生似乎被壓抑已久,忍不住接道:“就是。政府只限房價,不限地價,對行業有什麼好處?我們公司現在為了拿地,什麼挖地下室,降低建造和精裝標準,真是把所有手段都用上了。”
“是呀。開發商要不拿不到地等死;要不只能各種摳成本。這種畸形市場的房子,質量能好到哪兒去?”
“哈哈,也不一定。很多人都是炒房的,人家根本就不住,哪管你質量好不好?”
三人身在地產行業的一線,每天研究各種政策、市場情況,因此對這裡面的很多細節問題,很是清楚;加上行業調控越來越嚴,各家公司的發展和生存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作為普通員工,隨時可能失業,感受最深。
因此正好聊到這個話題,幾人便忍不住吐槽一番。
吐槽的同時,肖俊也在思考,想了又想,終於試探著道:“眼下的政策,不夠精準,容易誤傷剛需;但現在出於社會公平穩定,確實應該優先保障剛需的購房權益,因此如何鑑別剛需,才是重點。”
張秋生來了興致,道:“你有好點子?”
肖俊緩緩道:“我也是剛想到,估計還不成熟。我們想一想,剛需最主要的特徵都有哪些?”
“沒錢?”張秋生隨口道。
“在目前的限購政策裡,剛需和炒房客是很難區分的;但他們兩者有一個重大的區別——剛需比較年輕。”
“年輕?”
“嗯,富二代這種我們不算啊,只算普通人。比如三十歲以內的年輕人,他們大多應該還是缺乏炒房的能力的,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更多的是首套房,是剛需。”
“嗯,有點道理。一個四十多的人,即便名下沒房,也很難讓人相信,他是剛需,而不是炒房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