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章 孟子·公孫丑下4.8,俠影美顏,德蘭Y,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16]丈夫:對成年男子的通稱。[17]以上七句意為,有個卑賤的男子,一定要找塊高地登上去,左邊望望,右邊望望,恨不得把所有交易的好處都撈了去。人們都覺得他卑賤,於是開始對他徵稅。對商人徵稅就是從這個卑賤的男子開始的。徵商:對商人徵稅。
原邊注:
經伐燕事,孟子知宣王無行道之意,故辭官而去。
若不辭官而去,則似子叔疑,為貪求財富矣。
點評:
本章記孟子辭官去齊事。孟子來到齊國後,對齊宣王循循善誘,但宣王始終不願實施孟子提出的“仁政”方案,特別是經過“伐燕”“取燕”事件後,孟子對宣王已完全失去信心,所以準備辭職歸家。為了挽留孟子,宣王提出在國都中送給孟子一棟房子和萬鐘的粟米,孟子斷然予以拒絕。孟子曾說,“乃所願,則學孔子也”。孔子主張“士志於道”(《論語·里仁》),又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孟子的行止取捨,與孔子的人生理想是一脈相承的。
孟子反對靠出仕謀取富貴,更瞧不起那些利用官位為親朋好友撈好處的人,故本章的末尾,用“賤丈夫”“罔市利”來譏諷這些人,可以說刻畫得入木三分。
孟子·公孫丑下4.11
作者:【先秦】孟子
孟子去齊,宿於晝[1]。有欲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應,隱几而臥[2]。
客不悅曰:“弟子齊宿而後敢言[3],夫子臥而不聽,請勿復敢見矣。”
曰:“坐,我明語子。昔者魯繆公無人乎子思之側,則不能安子思[4];洩柳、申詳無人乎繆公之側,則不能安其身[5]。子為長者慮,而不及子思,子絕長者乎?長者絕子乎[6]?”
註釋:
[1]晝:齊國邑名,在今山東臨淄附近。[2]以上四句意為,有個想為齊王挽留孟子的人,坐著與孟子交談。孟子不加理會,靠著几案休息。隱(yin):憑;靠。[3]齊宿:提前一天齋戒。齊:同“齋”。齋戒。古人有重大事情,提前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不入內寢,以示誠敬。[4]以上兩句意為,從前魯繆公要是不派人在子思身邊侍奉,就不能使子思安心。魯繆公:戰國時魯國國君,名顯,公元前409年至前377年在位。子思:姓孔名汲,孔子之孫。[5]以上兩句意為,洩柳、申詳要是沒有人在魯繆公身邊進諫,就不能使自己安心。洩柳、申詳:魯繆公時賢人。[6]以上四句意為,你為我這個長輩考慮,卻連魯繆公如何對待子思也趕不上,是你跟我這個長輩絕交呢,還是我這個長輩跟你絕交呢?
原邊注:
趙岐:“惟賢能安賢,智慧知微,以愚喻智,道之所以乖也。”(《章句》)
點評:
本章記孟子去齊宿晝事。孟子離開齊國,仍有說客替宣王挽留孟子。孟子不予理睬,並以魯繆公尊重子思為例,對其進行了駁斥。孟子的意思很明白,與其替齊王留住自己,不如去勸說齊王。自己來到齊國是為了推行王道、仁政,宣王既然不願意實行,那麼,我只能“歸去來兮”,再多說已經無益。
孟子·公孫丑下4.12
作者:【先秦】孟子
孟子去齊。尹士語人曰[1]:“不識王之不可以為湯武,則是不明也;識其不可然且至,則是幹澤也[2]。千里而見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後出晝,是何濡滯也[3]?士則茲不悅[4]。”
高子以告[5]。
曰:“夫尹士惡知予哉?千里而見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豈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6]。予三宿而出晝,於予心猶以為速,王庶幾改之,王如改諸,則必反予[7]。夫出晝,而王不予追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