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蘇武傳,俠影美顏,德蘭Y,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照中,更見蘇武胸襟之廣、信念之堅。
此外,《蘇武傳》又以生動描繪事情經過,具體展現環境與行動,詳盡記述人物言論見長。
當緱王、虞常等準備反叛匈奴而事發時,張勝“恐前語發,以狀語武”,蘇武料知此事必會牽連自己,有負於國,欲自殺而被止。在被召“受辭”之時,蘇武再申“屈節辱命”、無面目歸漢之意,引刀自刺,文中詳記“衛律驚”、召醫搶救的過程,以“惠等哭”“單于壯其節”烘托蘇武。尤其是“會論虞常”一幕,劍斬虞常、逼降張勝,終於引出欲令蘇武屈節的高潮,文中詳細記述了衛律以言相逼、以劍威脅、以利相誘的過程,蘇武鐵骨錚錚,予以痛斥,其思想、形象凸現紙上。李陵勸降又全然不同於衛律逼降,李陵起先“不敢求武”,後奉單于命,“為武置酒設樂”,詳言蘇武的家庭變故,並惺惺相惜、推己及人地從激起對漢武帝的怨憤,以動搖對漢朝的信念,蘇武在表明心跡之後,以“願勿復再言”卻之。一次未成,又“飲數日”,再勸,蘇武以“效死於前”相答,其至誠終引出李陵的喟嘆、自責、泣下霑衿。在昭帝即位、匈漢和親之後,對漢廷求取蘇武的經過亦記敘頗詳,尤其是李陵與蘇武訣別時的剖白,讀來令人酸楚。
為表現蘇武的性格、氣節及其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文中在記“行”之時又著力於環境描繪。蘇武自刺後,被置地坎熅火之上,蹈背出血,氣絕復息,充滿悲壯色彩。被幽置大窖,斷絕飲食,臥而齧雪,與旃毛並咽,困苦中愈顯蘇武的性格堅強。牧羊北海,掘鼠食為食,仗節操持,節旄盡落,其歷久而不變的節操更令人敬仰。
文中塑造人物形象,又得力於記述人物語言。蘇武對張勝所說的“見犯乃死,重負國”,對常惠所說的“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都可見其為堅持民族氣節,已立下必死之念。衛律謂之當連坐罪時,蘇武據理反駁,劍鋒相逼時,不為所動,衛律軟硬兼施的失敗,正見蘇武的過人膽略和鬥爭藝術。其怒斥衛律,並以漢使在諸國被殺的史實,警戒匈奴,更見其高瞻遠矚。與李陵對答,顯然不同於衛律,李陵從蘇武的家庭變故,自己初降時的心情,和武帝年高、法令無常、大臣安危難卜三方面勸降,蘇武卻以少應多,僅從忠君角度卻之。初則“願復勿再言”,繼則“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驩,效死於前”,愈見恭敬則愈為冷峻。至臨歸之時蘇李訣別,卻只有李陵之言與詩,以李陵的悔與敬,更襯托蘇武的節操可欽。在蘇武先後與衛律、李陵的對答中,個性化的語言表現出人物的不同特點。蘇武的威武不可屈、貧賤不能移、忠心耿耿、大義凜然,衛律的兇殘、強橫、無恥,李陵的良知未泯、內心充滿矛盾與痛苦,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以圖畫麒麟閣功臣之事繫於蘇武一傳,固然見出《漢書》“追述功德,傅會權寵”之短,但以孔子語入“贊”,則體現對蘇武的同情和褒揚。正是這種進步的思想傾向,使此傳成為史傳文學中不可多得的佳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