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章 蘇武傳,俠影美顏,德蘭Y,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帝死後,昌邑王劉賀即位,因其荒淫,霍光等人廢賀而立宣帝。此句謂蘇武以前任二千石官職的身分,參與謀立宣帝之舉。[58]關內侯:秦漢時封爵名,有稱號而無統轄的土地。[59]張安世:字子孺,武帝時御使大夫張湯之子,昭帝時任右將軍、光祿勳,封富平侯。與霍光策立宣帝,為大司馬。明習故事:熟習朝章典故。[60]待詔:等待皇帝宣詔。宦者署:宦者令的衙署。[61]右曹:加官的一種,由任其他職務的官員兼任。[62]“令朝”二句:令蘇武只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朝見皇帝,其餘時間不必上朝,敬稱他為祭酒。祭酒,指德高望重的老人。古代重大宴會或祭享時,必推一年高德重者舉酒先祭,稱為祭酒。[63]平恩侯:指宣帝后父許廣漢。平昌侯:宣帝母王夫人之兄王無敵。樂昌侯:王無敵之弟王武。[64]神爵二年:即公元前60年。神爵為漢宣帝年號。[65]甘露三年:即公元前51年,甘露為漢宣帝年號。[66]單于始入朝:指呼韓邪單于稱臣於漢,時匈奴內亂,呼韓邪單于為爭取漢朝幫助,遂入漢稱臣。[67]股肱(gong工)之美:指輔佐大臣的功績。股:大腿。肱:胳膊。[68]麒麟閣:在漢未央宮中。[69]唯霍光不名:因霍光為三世重臣,政績昭著,故不書其名以示尊敬。[70]明著:明確地指出。[71]方叔、召虎、仲山甫:皆輔佐周宣王中興的功臣。[72]贊:史傳文中的作者評論。因蘇武傳在《李廣蘇建列傳》中,故“贊”中先言李廣、李陵,再及蘇武。[73]恂恂:誠謹貌。鄙人:鄉野之人。[74]口不能出辭:不善於言辭。[75]“彼其”句:謂他的忠實誠篤能得士大夫信任。[76]“志士”三句:《論語·衛靈公》:“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77]“使於”二句:《論語·子路》:“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賞析:
公元前三世紀末期,中國出現了統一的大帝國——秦,北方也形成了奴隸制國家——匈奴,南北對峙,戰爭不斷。由於秦末農民起義,漢族統治者無暇顧及民族戰爭,漢初以來,匈奴領袖冒頓單于以其“控弦之士”三十餘萬,東敗東胡,北服丁零,西逐大月氏,使“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不斷南侵。漢高祖劉邦率部親征,卻在公元前202年被圍於平城,不得已只能忍辱和親。經四朝六十多年,尤其是文景之治的休養將息之後,漢武帝憑藉雄厚的國力,屢對匈奴用兵,經過幾次大戰役,匈奴力量漸弱,漢朝北方農業區所受威脅解除,到漢武帝統治後期,匈漢間雖還有戰爭,但規模已遠不如前。由於漢朝國力之強,早先的和親政策改為恩威兼施,遂有派使以示親善之舉,在表面修好的背後,其實質是乘機窺探對方的虛實。《蘇武傳》一開始就寫道:“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遂將蘇武出使匈奴置於這一背景中,同時為塑造蘇武的形象準備下嚴酷的歷史環境。
作為史傳文學,《蘇武傳》詳細記述了蘇武羈留匈奴十九年的遭遇和歸漢後的晚境。在歷史事件的敘述和人物形象的刻畫上,作者採取了前者略、後者詳的處理原則,從而突現了人物的性格光彩。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蘇武出使匈奴,因事被扣,不屈服於威脅利誘,堅持民族氣節,被遣於北海牧羊。第二部分寫李陵以舊友身分陳述蘇武家中變故,並自道真情,勸降蘇武,蘇武不為所動,終得迴歸祖國,行前李陵相送,剖明心跡。第三部分寫蘇武晚年遭遇,附載麒麟閣圖畫功臣之事。前兩部分,層次分明,筆觸豐滿,刻畫出蘇武的愛國志士形象。
在《蘇武傳》中,首先值得稱道的是班固善於以對照、映襯的藝術手法,來塑造主人公的形象,在言與行的比照烘托中,見出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