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0章 醉臥美人膝,立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袁紹大軍從朝歌沿著五行山向北,直殺到冀州常山國境內,一路攻破黑山軍營寨數十座。

兩地直線距離就超過七百里。

袁軍可以說是無日不趕路,無日不血戰。

待到常山國時,步卒已經十分的疲憊。

然而,袁紹依舊堅持再戰。

只要一鼓作氣再滅掉張燕,冀州境內將再無黑山軍。

於是令高幹率步卒五千駐紮於濟水之北的山腳下,防止張燕軍走山路攻擊其後。

同時自率大軍屯於高邑縣之南。

高邑縣背靠鉅鹿,方便袁紹軍調撥糧草,又不需擔心糧路被斷。

令袁譚領麾下步卒一萬四千,騎兵四千屯於高邑縣東北的平棘縣,與洨水的南岸沿河邊安營下寨。

兩者大營呈犄角之勢。

面對著濟水和洨水之間的一馬平川。

......

此刻袁譚的大帳中,文有郭嘉、荀攸、鄭益恩,武有張合、太史慈、王門和徐晃。

至於郭祖及其兩千水軍,已於朝歌大戰後,運送老弱婦孺回青州。

之所以連老弱也運送回去,並不是袁譚聖母心氾濫。

而是因為老弱本就不多,運些回去還可以大書特書,由鼓吹署等人把青州渲染成大同聖地。

......

之所以這麼快的拿下青州,收攏眾多的文臣武將,名聲起到了極其重大的作用。

所以袁譚對名聲很是看重。

這也是他喜歡蔡文姬,卻又太過顧慮名聲不願出頭的原因。

幸好徐榮和蕭冉把他點醒。

以至於袁譚後來都懷疑自己是不是又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

......

至於郭嘉。

郭嘉與徐晃在常山國一通忽悠加威脅,又因為張燕和袁紹的矛盾激化,最終把趙雲整個家族都說動了。

以趙雲之兄為主,全部遷徙到青州去。

接著又在中山國一通忽悠。

中山國毋極縣的甄家也打算舉族搬遷到青州了。

畢竟青州屬於腹地,北有渤海郡,南有泰山郡。

現在又沒有黃巾賊,吏治清明,正是避難安家的好去處。

而常山國和中山國都是北有烏桓,西有張燕,東有公孫瓚,南有袁紹,可以說是四戰之地。

郭嘉原本打算和兩家一起過去的,後來聽說袁紹袁譚大軍沿著五行山一路向北,便前來匯合。

......此刻在大帳中,荀攸和郭嘉在分析著如何擊潰張燕軍。

根據情報。

張燕和其他黑山賊不同,其勢力不是一般的龐大。

自擔任平難中郎將以來,經由他舉薦的孝廉數十人。

不但在山區中興建了很多營寨,如冀州的很多郡國的縣城也有他的勢力。

常山國的趙氏家族,和中山國的甄氏家族,和黑山賊都是千絲萬縷的關係。

其實冀州這些大家族也是無奈之舉,畢竟張燕擁眾百萬,還有天子詔命的管轄權。

這不,郭嘉稍稍勸說,他們立時便打算舉族搬遷到青州,以撇清和黑山賊之間的關係。

在軍略和臨機應變上,荀攸勝於郭嘉。

但郭嘉在對於人心的把握上,又勝於荀攸,兩人在一起也算是互補。

即便如此,兩個頂級謀士商量了半天,也沒有想出太好的辦法。

張燕由於經營小半個冀州多年,把控縣城,集中匠人。

所以麾下士卒的刀兵鎧甲齊備,強弩的數量也不少。

而且其遴選士卒,出來打仗的都是精銳,而不像於毒白繞那樣湊人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寶貝

三毛

大唐:從神探狄仁傑開始

帥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