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5章 詩會開始,立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睛,看著一臉期待的鄒婧,頓時有些詩興。
是啊,蔡琰辦的鬥詩會我不能去,在家還不能寫一首麼?
……
環眼四顧,微風輕拂之下,腦海中卻不由自主地閃過和蔡琰初遇時的景象。
那時,自己還是去長安經商的管垣,蔡琰還是左中郎將府長女……記得當時自己還假裝無意的碰了她小指一下......
當時的袁譚之所以搭救蔡琰,更多是源於其悲慘的身世,作為一個後世人對蔡琰的憐惜。
但隨著不斷的瞭解和交流,現在想想,竟有些揮之不去的思緒。
只是造化弄人......
袁譚一邊想著,一邊輕聲念道:
“佇臥小樓風細細,望極夏愁黯生際;
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鬱圖一醉,金戈鐵馬樂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鄒婧跟讀了一遍,歪著頭道:“公子這首詩,應是分為上闕和下闕了……起個什麼名字呢?”
一番回憶,又唸詩歌,袁譚耗費了不少腦細胞,此刻又覺得有些昏沉,口中輕道:“睡,睡了......”
話還沒有說完,人已沉沉入睡。
“睡了?”
鄒婧小聲嘀咕著,托起粉腮望了袁譚一會,不知道想著些什麼,又在袖中摸出一張紙,在上面寫下了娟秀的字跡。
不過她似是得了袁譚的真傳,改了其中一個字。
忙完這些,她便輕聲下樓,喊人上來給袁譚蓋上了薄被,自己則是收拾打扮了一番,帶上幾個親兵出門去了。
......
與此同時,糜東樓中的鬥詩會,已經接近了尾聲。
其中不斷的有好詩出現,更不乏驚才絕豔的句子。
“好,好!”
在場的青年俊傑,大都是胸有溝壑之士,自然能品味出其中妙處。
實際上,現場所作之詩,並不是所有的都會誦讀出來。
有人落筆之後,文士們會先傳閱甄別品鑑一下,若是太差的,根本不會讀出來現眼。
或者傳回塗塗改改,或是直接丟棄,撓頭重來。
當然,還有很多人受邀前來,並不是鬥詩的,而是來湊熱鬧。
畢竟這種聚集如此多文人雅士的宴聚,在青州歷城還是頭一遭。
而那些參與鬥詩之人,無論學識高低,均有發揮。
不少人甚至超常表現,寫出了平日難覓的大好詩歌。
很多時候,當做一件事情有莫大的用處時,人們才會挖空心思,去追求極致,甚至有神來之筆。
......
中原世家多出於汝南、潁川和陳留。
蔡邕雖因黨錮之禍被壓抑多年,才學和名聲依舊聲動海內!
而蔡文姬作為蔡邕之女,且端莊秀麗,雖是改嫁,且年齡大些,但這身世樣貌足以抹平一切!
更何況蔡文姬的才情,在漢末女子中幾乎鶴立雞群。
為了能夠奪魁,那些青年俊傑自然挖空心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