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5章 詩會開始,立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實戰中也擁有不錯的效果。
如是想著,袁譚起身要來紙筆,照著記憶塗塗改改,詳細的畫了出來。
畫好之後,交予親兵袁衛,讓他把草圖送予辛毗,令其召人制作。
製作完成後,還要測驗、修正,小批次生產,再檢測、修正......
忙完了這些,袁譚的頭腦就有些昏昏沉沉了,他本就得了風熱,剛愈不久,且室內通風不暢有些悶熱,渾身愈發的不適。
見袁譚氣色不好,鄒婧忙欲再喊樊阿,卻被袁譚止住。
“我並無大恙,無須煩神……只是,屋裡怎的如此悶熱?”袁譚詢問道。
“樊阿說公子不易見寒,讓撤了冰塊。”
“原來如此,只是這屋裡有些燥氣,我卻是呆不下去了……哪裡尋個解暑的地方?”
鄒婧想了想:“東廂房南有個小樓,原是做望遠的,有七八丈高,樓上最是清涼。”
袁譚吐出一口熱氣:“好,便到那裡歇息歇息!”
於是鄒婧扶著袁譚出了正院,一路緩緩的走向小樓。
身後幾個親兵還想抬來轎子,卻被袁譚擺手拒絕。
只讓嬌小的鄒婧扶著,登上了小樓。
小樓的最上方,四面無牆無窗,只修著到腰部的護欄,像是一個涼亭。
其內還設著一面斜榻,上面鋪著竹片編織的涼蓆,躺在上面好不愜意。
細細微風吹來,袁譚這才覺得精神好了些,便要喝水。
鄒婧一邊照料,一邊忍不住責備道:“公子若是這樣勞碌下去,風熱何時才能好清?”
看著有些焦急的鄒婧,袁譚莞爾笑道:“你會唱歌麼?”
漢時的歌,其實就是詩。
詩歌起源於文字出現之前。
初並無區分,唸的時候是詩,唱的時候便是歌,故名詩歌。
最早的詩歌記錄,是《詩經》,以三言、四言為主,分為風、雅、頌三類。
其中頌主要於祭祀時使用。
雅屬於貴族宴會上的典禮,或是讚美,或是諷刺。
風則是民歌,更貼近生活。
戰國時的楚辭開拓了詩歌的的形式,出現了五言、和七言。
到了漢時,便發展為兩漢樂府詩,也叫兩漢樂府歌。
詩歌主要作為抒發情懷,言明志向而用。
諸多文人雅士茶餘飯時,總愛寫首詩歌來唱一唱。
娛樂方式上類似猜燈謎、行酒令之類的一種文字遊戲。
並不像唐朝時,作為進士及第中的一項考察之法。
蔡琰的鬥詩會,以後世的眼光看,就像是邀請各界名流,開的一場大party。
“妾身自然是會唱的!”
見袁譚有此心情,自是身體已無大恙,鄒婧自然也就輕鬆了些。
她屈膝放下絹巾,臉上忽地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公子,《關雎》怎麼樣?
關關雎鳩......”
袁譚直接翻了一個白眼:“......”
鄒婧蹙著眉頭思索:“公子不喜歡啊,那《上邪》怎麼樣?”
袁譚已經懶得說話了:“......”
鄒婧道:“公子還不喜歡啊,那《上山採蘼蕪》呢?”
袁譚直接閉上了雙眼。
全是這種情情愛愛的,鄒婧今天是成心來氣他!
真是唯什麼難養也,近則不遜遠則怨!
鄒婧見袁譚似乎生氣了,這才收了俏皮,抓著袁譚的手道:“妾身只會唱這些了……公子若是都不喜歡,那你寫一首,妾身來唱好不好?”
“我來寫啊?”
袁譚這才睜開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