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3章 因為短?,立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前,躬身放在蔡邕身邊。
蔡邕微微頷首。
隨即,蔡琰也抹著眼淚上前,把詩作同樣放在了蔡邕的身邊。
兩人看向袁譚,只見紙上依舊一片空白。
蔡琰正要說話,袁譚忽地抬起筆,唰唰唰,寫了寥寥二十三個字。
“蔡公,小子也好了!”
袁譚拿起詩作,同樣放在了蔡邕的身邊。
蔡琰看著袁譚紙上可憐的幾個字,暗想上次短歌行,就算不是抄襲,也定多日嘔心瀝血所作。
如今臨場作詩,卻是有些難為他了。
阮瑀溫和的笑著,目不斜視,實際眼角的餘光也掃了下。
心道短歌行這種千古經典,還是要意境結合,靈感迸發才行。
如蔡師這般類似考校出題的詩詞,還是他們這些文人的強行。
蔡邕先拿起了阮瑀的詩作,一邊看,一邊不住點頭,似是對阮瑀這個弟子的詩作極是滿意。
待反覆兩遍之後,朗誦道:“元瑜此作《無題》。
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塵。雖稱百齡壽,孰能應此身。尤獲嬰兇禍,流落恆苦辛。
我行自凜秋,季冬乃來歸。置酒高堂上,友朋集光輝。念當復離別,涉路險且夷。
思慮益惆悵,淚下沾裳衣。四皓隱南嶽,老萊竄河濱。顏回樂陋巷,許由安賤貧。
伯夷餓首陽,天下歸其仁。何患處貧苦,但當守明真。白髮隨櫛墮,未寒思厚衣。
四支易懈惓,行步益疏遲。常恐時歲盡,魂魄忽高飛。自知百年後,堂上生旅葵。
苦雨滋玄冬,引日彌且長。丹墀自殲殆,深樹尤沾裳。客行易感悴,我心摧已傷。
登臺望江沔,陽侯沛洋洋。臨川多悲風,秋日苦清涼。客子易為戚,感此用哀傷。
攬衣起躑躅,上觀心與房。三星守故次,明月未收光。雞鳴當何時,朝晨尚未央。
還坐長嘆息,憂憂安可忘。”
唸完之後閉上眼睛思索一番,方才開口點評道:“元瑜此詩《無題》,開篇便是亂世之景象,情感真實,辭藻華麗。
最後又點名所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明德,實乃上乘佳作。”
阮瑀躬身一禮,口中道:“多謝蔡公點評。”
蔡邕接著道:“可惜未能逃出旁觀者的圩垸,不免有些超然。
但老朽出題亂世,你們以題作詩,自然有雕琢之韻,這個缺點其實也不算缺點。”
“元瑜記下了!”阮瑀再次躬身一禮,臉上的笑容依舊溫和從容。
不經意間,他看了袁譚和蔡琰一眼。
蔡琰正在看著他的詩作,讀到絕妙的句子時,忍不住頷首。
這才是文人看詩的樣子,阮瑀見袁譚一副兩眼空空的樣子,心中不由得微笑:公子怕是難以理解文中妙處了。
其實,這也正常,公子的心力,更多的還是爭霸和天下吧!
上次短歌行裡可是說了: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蔡邕第二個看的是蔡琰的詩作,看著上面娟秀的字跡,微微頷首,但隨即又不斷搖頭。
看完之後臉上已有悲慼之色。
當他開口朗誦時,聲音竟有些哽咽:“小女的詩篇《悲憤詩》:
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
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強。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
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來兵皆胡羌。
獵野圍城邑,所向悉破亡。斬截無孑遺,屍骸相撐拒。
馬邊懸男頭,馬後載婦女。長驅西入關,迥路險且阻。
還顧邈冥冥,肝脾為爛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