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0章 咄咄逼人,立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著信誓旦旦的曹操。

袁譚冷笑一聲,道:“我只管追隨家翁。

扶持大漢,掃平關東群雄,迎天子於西京,那是家翁要考慮的事情。

孟德叔父這個誓言發的,知道的知道你忠心,不知道的還以為你要教家翁做事呢。”

曹操的眉頭皺起,道:“大公子此言何意?

扶持大漢,掃平關東群雄,迎天子於西京,那是袁公之志!”

袁譚不屑道:“我什麼意思,我意思你這個誓言發的等同放屁!

以後儘可以藉著扶持大漢的由頭,反叛家翁。

比如如李傕郭汜這般,挾天子以令諸侯。”

聞言,曹操的臉色也冷了下來。

戲志才道:“大公子如此做派豈是仁德?孰不聞,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

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曹使君拳拳之心,日月可鑑。

大公子咄咄逼人,豈不讓人寒心?”

這話說的就比較針鋒相對了。

荀攸開口道:“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曹使君拳拳之心,是大漢,還是袁公呢?”

眾人聞言,一時之間陷入沉默。

漢時距離春秋戰國並不遠,國家的觀念並沒有深入人心。

此時奉行的,還是一種多重君主觀。

說直白點,就是誰徵辟的我,我就要視誰為君。

比如一郡之地的郡吏,凡是太守自闢的,對太守的名分便是君臣。

稱太守為府君,乃至為之死節。

除非任職中央,否則地方官吏的心目中,乃至道義上,只有一個地方政權,而沒有中央的觀念。

有些人就算後面有了更大的前途,晉身中央官。

但其故主的影響依舊在,如舉主死去,很多人都會選擇去官而為舉主奔喪。

這也是袁隗放心使用董卓的原因。

也是董卓被很多名士和士大夫不能接受的原因。

如果背叛舉主,殺死舉主的人大行其道,那以後誰還敢輕易徵辟能人?

曹操的家世並不差,早年與袁紹的關係雖然好,但更多的是在私交,彼此之間並無君臣之義。

在西園八校尉時,兩人可以算是同僚的關係。

但在董卓把控朝廷之後,曹操逃離雒陽,就相當於一無所有了。

而彼時的袁紹,卻因為王允和袁氏故吏的操作,依舊成為兩千石的渤海太守。

反董聯盟起的時候,曹操實際上是作為張邈的部將。

有點類似劉備在公孫瓚麾下的別部司馬那種定位。

只不過曹操的家世要比劉備要好的太多,他和張邈又親如兄弟,所以兩人之間的君臣關係並不明顯。

隨後兗州刺史劉岱殺死了東郡太守橋瑁,黑山賊趕走了劉岱任命的東郡太守王肱。

這個時候,袁紹表薦曹操為東郡太守,曹操也接受了袁紹的表薦。

從程式上而言,也就成為了曹操的舉主,和曹操之間也就有了君臣之義。

另一個相似的人物便是臧洪。

臧洪是廣陵太守張超的官吏。

當時被張超派去聯絡劉虞,幫助袁紹。

袁紹非常看重臧洪,恰巧青州刺史焦和病故,便舉薦其為青州刺史。

臧洪也接受了袁紹的舉薦。

這個從程式上而言,袁紹也就成為了臧洪的舉主,和臧洪之間也就有了君臣之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寶貝

三毛

大唐:從神探狄仁傑開始

帥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