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胡善圍定了定神,翻開《琵琶記》。
和民間常見背叛父母和妻子的蔡伯喈的版本不同,這裡的蔡伯喈是個全忠全孝之人。
蔡伯喈和妻子趙五娘婚後恩愛,照顧雙親,是個好丈夫好兒子。但是蔡父一定要兒子上京趕考,博得功名。在孝道的驅使下,蔡伯喈告別家鄉,上京趕考。
考中狀元,皇上賜婚,將牛丞相之女牛小姐嫁給他。因要忠於君權,蔡伯喈被迫娶了牛小姐,給家裡捎信,卻被小人誆騙,在家鄉苦等的夫妻妻子並沒有收到家書,反而遭遇饑荒,趙五娘以糟糠充飢,將白米讓給公婆,公婆死後,以羅裙包土,安葬公婆,抱著琵琶上京尋夫。
各種機緣巧合下,牛小姐知道了賣唱的趙五娘是丈夫的原配妻子,被趙五娘孝順堅定所感動,自願促成了趙五娘和蔡伯喈夫妻澄清誤會,將正妻之位讓出,屈居二夫人之位,一家團圓,蔡伯喈帶著兩個賢妻回到老家,衣錦還鄉,重新下葬父母。
正如伶官所言,這個南戲本子寫的格外用心,朝堂部分用詞文雅華麗,文采斐然。寫到民間趙五娘苦苦掙扎和命運抗爭時,筆風卻突然一轉,樸實無華,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十分打動人。
趙五娘為生活所迫,吃糠時唱道:“糠與米本相依,被簸揚作兩處飛。一賤與一貴,好似奴家與夫婿,終無見期……這糠呵,尚兀有人吃,奴家的骨頭,知她埋在何處去?”
字字泣血,寫到她的心裡去,胡善圍看得掩面而泣,平復了心境後,洗了臉,重施脂粉,還畫了眉,拿著戲本子去找範宮正。
誰知一出書房,天都黑了,宮正司的女官大多散了,只有幾個值夜的女官還在。黃惟德指著飯桌上一個咕嘟嘟冒熱氣的炭火鍋說道:“天氣冷,今晚吃鍋子,知道胡典正在書房裡忙,不便打擾,就溫在這裡等典正忙完再用飯。”
看得太投入,都忘記吃飯這回事了。胡善圍說道:“我有急事找範宮正,等辦完事回來再吃。”
黃惟德說道:“你還是先吃飯——剛才曹尚宮召集六局一司各大女官,商議臘月初三六公主的冊封典禮之事,你去了也是在外頭等。”
大明宮廷的公主們一般到了十五歲成年即將擇駙馬婚配時,才會取正式的封號,並授以金冊和寶印。
六公主是孫貴妃的小女兒,而孫貴妃和馬皇后的背景和人生極其相似,兩人是知己,雖共侍一夫,但情同姐妹,自從馬皇后把孫氏推到貴妃的寶座,兩人一唱一和,共同彈壓東西六宮,後宮清淨了,無人敢生事。
馬皇后待六公主,就像親生的一樣。
故六公主的冊封儀式,馬皇后十分重視,特意囑咐了曹尚宮,要“好好的辦”。六局一司豈敢簡慢?都把六公主冊封典禮當做臘月裡僅次於除夕的大事操辦。
胡善圍用了晚飯,在範宮正的屋子裡等到幾乎半夜,範宮正才回來。
範宮正看到胡善圍就頭疼,嘆道:“真佩服你們年輕精力充沛,我年紀大了不能熬,累死我了——有什麼事情非要今晚說?明天再來吧。”
範宮正下了逐客令。
胡善圍把高明寫的《琵琶記》本子遞給範宮正,簡略說了一下劇情,“下官覺得本子寫很好,難得一點低俗違和的內容都沒有,唯一的缺點,就是過於說教,結局太完美。書生蔡伯喈簡直是個全忠全孝的道德完人,明明什麼便宜都佔了,考了狀元,娶了名門淑女,當了高官,卻還兀自委屈,都是逼不得已,為了孝道和忠君而為之。但是作為宮廷大戲,過於說教,反而不是缺點,是優點。”
胡善圍說道:“皇上曾說,宮廷戲曲,一應諂媚豔曲皆不取,而神仙道扮,義夫節婦,孝子順孫,勸人為善及歡樂太平者皆不禁。蔡伯喈,趙五娘,牛小姐都是孝子賢婦,和儒家‘美人倫,厚風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