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1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是陳狀元在作死的路上一去不返,他故意挑選了幾個差等的北人試卷,獻給高祖皇帝御覽……
高祖皇帝雖是大字不識的鳳陽農民出身,但是當了三十年的皇帝,他能看不懂試卷?
你們不僅在挑戰朕的皇權權威,還在侮辱朕的智商!
高祖皇帝連開國功臣們都幾乎全部屠盡,還怕殺一個狀元?陳狀元欺君,被車裂撕成好幾塊,其餘殺的殺,流放的流放,乾脆利落的了結。
不僅如此,高祖皇帝取消了這次科舉考試成績,重新開考,親自擔任主考,定了新的進士名單,五十一個新進士,全部是北人,一個南人舉子都沒有,史稱南榜。
陳狀元都被車裂了,南人官員和舉子都不敢再鬧,從此以後,高祖皇帝命令科舉考試分南北卷,進行地區劃片,確保榜單名額相對公平,不要再出現南北榜案。
黃子澄探花郎出身,正經考科舉出來的,他太能理解科舉對讀書人的重要,他雖是南人,但是他支援高祖皇帝的做法,保證科舉的相對公平,國家公務員來自全國各地,有利於國家穩定。
正因黃子澄如此開明的表現,洪武帝才會定下他為顧命大臣。而方孝孺沒有考過科舉,因是宋濂的學生,典型被“舉孝廉”出來的,所以他沒有黃子澄對南北官員之爭那麼的敏感。
方孝孺說道:“南北榜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就是長期把握一項權力後,得意忘行,枉顧公平的結果啊,所以現在科舉分南北卷,以保證公平。否則,南人只維護南人,北人只維護北人,戶部一直被北人官員把持,遲早會出現第二個‘南北榜案’,於國不利,所以需要改革,摒除戶部的戶籍門檻,公平對待南北戶籍的官員。”
方孝孺偷換概念,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把黃子澄給堵得語不成句。
其實說到底,減稅和砍掉戶部戶籍門檻本質都是看起來絕對公平、絕對正確,但實際上就是不公平、不合理的提議,和五百年後現代社會追求政治正確的白左小清新有異曲同工之處。
就是看起來相當正確,但是故意忽視人性自私和惡的一面,不切實際。不過在辯論上,政治正確始終佔據優勢,故,正統科舉探花郎出身的黃子澄說不過公知大v方孝孺。
建文帝最終選擇了聽起來十分正確的方孝孺的建議,削減江南重賦,以及砍掉戶部只能由北方官員把持的舊規矩。
黃子澄心灰意冷,以後越發沉默了。
建文帝連夜起早改革的詔書,在賦稅方面,“均江南田賦”、“每畝納稅不過一斗”。
在戶部人事改革方面,建文帝說“寧屈國法,而不忍以法病民”,意思是說寧可違背高祖皇帝制定的祖制,也不能一錯再錯下去。
詔書發出,建文帝信心滿滿,準備準備迎接上到百姓,下到官員的歡呼了。
建文帝根本預料不到,正因他草率的改革,傷害太多人的利益,導致後面自掘墳墓,拱手河山。
且說建文帝在國喪後積極推行新政,幾乎廢寢忘食,後宮馬皇后藉口照顧受驚的太子,很少找機會陪建文帝說話了。
建文帝因為忙,忽略了妻子的變化,只是每天派人去問一問馬皇后的身體,胎動如何,馬皇后的回答始終都是兩個字,“很好。”
午夜時分,秋風秋雨愁煞人。
東西長街依然燈火通明,鈴聲響起,每響一聲,伴隨著一聲“天下太平”。
這是後宮的提鈴之刑,每一個時辰提鈴一次,要到天亮才能停止。
今晚,被懲罰的宮人身份很特殊——是尚宮局五品尚宮,胡善圍。
中秋節家宴上出現刺客,太后和衡王遇刺,胡尚宮有失察之罪,按照宮規,至少解除職務,逐出宮廷的,但是建文帝赦免其罪,只是罰了半年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