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1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下令,凡籍貫是江西、浙江、蘇州、松江等重賦地區的官員,終身都不得在專門管理賦稅的戶部擔任任何職位,這個規矩也要改一改了。皇上用人,應該以德才為先,豈能只看籍貫?”

說到興奮處,方孝孺對建文帝一拜,“減稅,加上任人唯賢,如此,既能得到江南百姓的擁護,也能得到朝廷大臣們的擁護,皇上必定天下歸心啊。”

“萬萬不可啊皇上!”黃子澄極力反對,質問方孝孺:“江南能代表天下?江南地區出身的官員,能夠代表天下官員?方大人出身江南,家裡的田地也在江南,家人和學生、朋友都是江南人,就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如此一來,除了江南百姓、除了籍貫為江南的官員,所有人都會反對皇上,和皇上離心離德!”

第189章 最傻最天真

“這並非出我的私心,黃大人你也是江西人,你也會從中受益。”

方孝孺堅持要改革,“歷朝歷代,只有出身原籍不能回老家當父母官的規矩,唯我大明朝禁止籍貫是江南的官員在戶部為官;歷朝歷代,無論在哪裡,率土之濱,王土之內,大家都交著同樣的賦稅,唯有大明朝的江南重賦,這不公平,不公平的事情就應該改變,如今正是改變的大好良機。”

從道理來講,方孝孺的改革主張沒毛病,是撥亂反正、消除歧視、是政治正確,但是正確的東西,未必就是對的。

黃子澄的想法相反,“沒錯,我是江西人,如果要減稅和消除戶部對江南籍官員的限制,對我有利,我也能少交稅。但是方大人不要忘記了,人皆有私心,如今朝廷官員大多靠科舉取仕了,南方人歷來就善於考試,人數遠遠高於北方人,朝廷官員大多是南人,唯有戶部因高祖皇帝的制衡之策,都是來自北方的官員,一枝獨秀,現在要插進去南方官,豈不是人為製造矛盾,讓官員們互相

扯皮?讓北方官員和皇上離心?方大人,吃到嘴裡的,讓人家吐出來,誰會心甘情願?”

“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江南土地富饒,百姓富裕,高額的田稅他們交得起,且都交了三十五年。北方、西南、西北的稅賦加起來都不如江南一塊地方。名義上是隻削江南不公平的田稅,實際上會讓國家稅收至少減少五分之一,現在又在打仗,這其中的虧空誰平?軍隊要糧草,官員要發俸祿,都要依賴稅收,所以這種虧空,戶部必然會用全國都加新賦稅的方法,來彌補削減的江南重賦。也就是說,江南的虧空,要其餘地區的百姓來補,這是變相的加賦。這不是逼著三地百姓投向反賊燕王陣營嗎?”

通俗一點講,就是一家有四個兒子,老大江南最有錢,交的家用最多,其餘三個兒子窮,交的家用少。突然,父母說老大太委屈了,你和三個窮弟弟以後每個月都交一樣的家用吧。

本來是把以前不公平變成公平的好事,但人世間的事情,不是加加減減就能說得清楚。

家用減少了,但是家裡生活品質不能下降,為了保持原來的生活質量,父母就必須把家用公平的分攤到每一個兒子身上。

老大當然高興了,求之不得,反正他最後還是少交錢,但是三個窮弟弟本來就窮,交了之後更窮,而且以前窮的心安理得,誰叫江南大哥命好,擁有最富庶的土地呢,可是現在窮都窮得酸水直冒,都怨父母偏心,不把窮兒子當兒子看。

是父母偏心嗎?不是。父母這樣做簡直不要太公平,太正確,但是從人性、人情和現實上講,父母的絕對公平,是一種變相的偏心,三個窮兒子必定會與父母離心。

黃子澄說得唾沫橫飛,句句有道理,建文帝聽了進去,頻頻點頭。

但是方孝孺依然鎮定自若,努力把建文帝拉進自己的主意:“改革,永遠不能滿足所有人的利益,面面俱到,只要是滿足大部分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