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5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城。

燕軍沒有來,但是從南方來了一輛華麗的馬車,打著“李”字軍旗。

正是削藩小能手、曹國公李景隆。

李景隆手裡還拿著聖旨,“驚聞北伐軍大敗,皇上震怒,撤了耿大人的職,命耿大人立刻回京,命我來擔任北伐大元帥之職。”

臨陣換帥是大忌,但是耿炳文首戰大敗是事實,建文帝沒有上過戰場,他實在無法理解為何三十萬北伐軍會被十萬燕軍追著打,而且被打到城裡龜縮不出。

簡直是奇恥大辱!建文帝覺得耿炳文已經老到晚節不保的地步,不想再給他機會,於是派了少壯派將領李景隆來接替耿炳文。

只是,建文帝沒有料到,如果耿炳文是個坑的話,那麼李景隆就是個深不見底的黑洞。

第183章 為我著甲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李景隆對建文帝而言是個黑洞,但是對燕王而言就是童話裡的那個天使。

且說燕王接到胡善圍的情報,說李景隆要來接替耿炳文,立馬撤軍,回到北平修整,次子朱高煦在京城當了近十年的人質,雖有舅舅們庇護,但他天性狂放不羈,英勇好鬥,著實覺得憋屈,好容易藉著親爹詐病逃回北平,立刻拿著武器和親爹一起衝鋒陷陣,狠狠的出一口鳥氣。

正打在興頭上呢,燕王就要撤退,朱高煦少年意氣,實在捨不得走,說道:“父王,您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帶兵攻城,一定要奪下真定,生擒耿炳文。”

燕王最喜歡這個最像他的二兒子,雖說多年不見,但父子兩個一起出徵,戰爭中最能產生生死相依的感情,消除了隔閡,父子情越發濃厚,燕王對朱高煦很有耐心,解釋道:

“兵法有五敗,景隆皆蹈之。為將政令不脩,紀律不整,上下異心,死生離志,一也;今北地早寒,南卒裘褐不足,披冒霜雪,手足皸瘃,甚者墮指,又士無贏糧,馬無宿槁,二也;不量險易,深入趨利,三也;貪而不治,智信不足,氣盈而愎,仁勇俱無,威令不行,三軍易撓,四也;部曲喧譁,金鼓無節,好諛喜佞,專任小人,五也。九江五敗悉備,保無能為。然吾在此,必不敢至,今須往援永平,彼知我出,必來攻城,回師擊之,堅城在前,大軍在後,必成擒矣。”

意思是說,兵法有五敗,只要有一敗,就會導致戰敗,而李景隆這個天才把五敗全部佔全了。

首先是北伐軍烏合之眾,有組織無紀律,李景隆沒有打過打仗,根本無法指揮幾十萬軍隊;其次是馬上到十月了,十月南方還算暖和,但是北方會結霜下雪,這些軍隊來自南方,無法適應北方氣候,糧草又不夠,估摸不是凍死就是餓死;第三是李景隆是個腦殘;第四是軍紀散亂,像李景隆這種諂媚小人者得勢,有能力的被排擠;第五是現在耿炳文守城,他守城從來沒有敗績,咱們不要硬啃,小心磕壞了牙齒。如今遼東軍進攻永平,一旦永平敗了,北平必然腹背受敵,我們現在更需要去支援永平。

簡單說,就是李景隆這個人是全方位無死角三百六十度的純沙雕,與其說他是來打仗的,不如說是來送人頭的,不足為慮,我軍現在要做的去支援軍事重地永平。

</div>

</div>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