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7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永樂帝把解縉還有其他在東宮兼職的屬官下了詔獄,就是想立威,告訴群臣,誰是才是真正的大boss,誰是打工的,他雖老了,身體也弱了,但他是唯一的君王,他還能把控住朝政。
太子冤啊,他根本沒有取而代之心,他一個瘸子,朝中武將大多支援漢王,他沒有兵,身邊一群文臣,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太子難道靠三百斤的脂肪去逼宮嗎?
他只想慢慢熬到永樂帝衰老,順順利利登基。
永樂帝:不,你想。
太子一旦開口為東宮屬臣求情,就是坐實了他對永樂帝的決定存在異議。
太子作為儲君,步調必須和皇帝保持一致。以此表示:我是你的傀儡,我服從你的一切安排,我沒有任何取而代之的想法。
永樂帝要關,太子要放人,就是反抗永樂帝的安排,就是不服皇帝的權威,就是想造反,取而代之!
如此一來,太子被廢,詔獄裡那些忠心耿耿、不肯攀咬太子一個字的東宮屬臣們也要被砍頭,朝中大清洗,權力的遊戲結束,大家全部玩完。
所以太子沒得辦法,任憑別人罵他冷血無情,天生涼薄,也不敢說一個字。
他不求皇帝,詔獄這些人還有可能活下去。
他只要一張口,詔獄的大臣全部團滅。
我忍!
王八為什麼能活那麼久?能忍。
只要我不出錯,父皇就會放下猜疑,我就不會被廢。
一直以來,太子就是這麼想的,靠著千年王八萬年龜的信念,支撐他唾面自乾,熬過艱難時期。
但是,舊的問題還沒解決,新的問題又來了。
就是永樂帝除了廢和不廢之外,還有第三個選擇:把皇太孫朱瞻基推舉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永樂帝沒有要紀綱去平息外頭廢太子、改為皇太孫繼承皇位的“謠言”,其因有二。
其一這個誅心的謠言會給太子更大的壓力和危機感,讓太子好好反省自己的“錯誤”,乖乖當儲君,不要有取而代之的念頭。
其二永樂帝真的有這個考慮,用皇太孫取代太子。
為此,永樂帝還去了一趟孝陵,拜祭父親高祖皇帝。
看著父親的畫像,永樂帝感嘆道:“父親,以前懿文太子暴病而亡,當時皇長孫朱允炆只有十四歲。那時候二哥秦王,三哥晉王都已經去世,我在兄弟們中成了老大,我自持為大明守護邊關多年,治理燕地有功,弟弟們都不如我。按照皇明祖訓的繼承規則,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我為長,又最有才能,皇長孫朱允炆是側妃庶出、唯一的嫡孫朱允熥相傳難產時憋壞了腦子,是個半痴傻之
人,父皇又年邁,要新立儲君,八成會選我。”
永樂帝自嘲一笑,“所以,那時候我帶著妻兒來京城奔喪,內心是有小歡喜的,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父皇立了弱小的朱允炆為國儲,封他為皇太孫,還把我的四個孩子扣在京城為人質,當時……以及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不能理解父親的做法,覺得父親老糊塗了。真是可笑啊,等我身處父皇的位置,大病一場,身體急轉直下,漸漸力不從心,我終於懂了父親當時的選擇。”
屁股決定腦袋,永樂帝曾經恨父親“有眼無珠”,立一個毫無政治經驗的黃口小兒為國儲,覺得父親犯了大錯,簡直不可理喻。
現在他坐到這個位置,他深深理解父親的做法,如果換成是他,他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還有什麼比一個懂事聽話、從小手把手教他、朝中沒有任何勢力、沒有黨羽、一切都依靠皇帝安排的大孫子當儲君更有安全的決定呢?
皇太孫是個對皇位沒有任何威脅的儲君。
太子則相反。
何況太子的弱點很明顯,肥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