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7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子嘆道:“送出去即可,莫要為難他。”
侍從問道:“要是他還辱罵不止怎麼辦?”
太子說道:“你能堵住一個人的嘴,你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嗎?一堵不如一疏,讓他罵。”
或許外頭罵東宮的聲音越多,東宮才能走出這一場危機。
太子此時是泥菩薩本尊了,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皇太孫朱瞻基來給太子請安,自從封了皇太孫,他就從東宮搬出去了,皇宮有專門的皇太孫宮、又為他出謀劃策的詹事府、屬臣等等,永樂帝幾乎把東宮的屬臣一鍵清空,但是並沒有動皇太孫宮的官員。
相反,永樂帝比以前更加倚重這個大孫子,一應軍機大事,都與皇太孫商量——就是撇開東宮。
朱瞻基看著被堵嘴拖出去的人,從對方憤怒的眼神,也能猜得出他在罵父親。
朱瞻基身為人子,無論多忙,每天晨昏定省,問候父親母親都是必須的。無論什麼人,在孝道上都不得有失。
所以明知凡是靠近東宮的人都沒有什麼好下場,詔獄大門常開啟、張開懷抱等著你,朱瞻基依然風雨無阻,堅持早一次、晚一次的問候父母。
“父親今日身體可好?”朱瞻基每天說的話都差不多,彷彿是例行公事。
被罵得沒脾氣的太子每次回答也都差不多:“我很好,你去看看你母親吧。”
太子很無奈,他也想和沉穩可靠的大兒子好好說說話,紓解壓力,可是大兒子現在也是儲君,每次說話,雙方身邊都有一群人盯著,所有的話都會傳到永樂帝耳邊。
唉,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如今我就是個瘟神,靠近誰誰倒黴,就這樣把,遠離我這個父親,對大兒子是有利的。
“是,兒子告退。”
朱瞻基也曉得現在東宮的困境,他也為東宮著急,擔心。
但是,就像太子不能開口為東宮屬臣求情一樣,他也不能開口為東宮說話。
朱瞻基去了太子妃那裡,太子妃張氏正拿著一隻布老虎,鼓勵一歲多的小郡主走路,小郡主是東宮唯一的女孩子,她的出生曾經給東宮一段短暫的幸福時光。
小郡主白白胖胖,蹣跚學步,搖搖晃晃,像一隻企鵝,走路的樣子像極了瘸子太子。
朱瞻基卻覺得小郡主肥白可愛的樣子,很像阿雷妹妹小時候,他朝著妹妹拍拍手,半蹲下來,“過來,讓哥哥抱抱。”
驀地看到朱瞻基這個“陌生人”,小郡主抓著布老虎,撲到母親懷裡,不敢看大哥,害怕的哭起來。
朱瞻基每天早晚都來,不過小郡主基本上不是睡覺,就是玩耍,對她而言,大哥朱瞻基是比太子父親更加陌生的存在。
朱瞻基尷尬的收手。
太子妃抱起小郡主,撫著她的脊背給予安慰,對朱瞻基說道:“你妹妹年紀還小,有些認生,大些就好了。”
朱瞻基曉得他在這裡只會讓妹妹更加不安,識相的告退了。
太子妃看著兒子麵條般瘦長的背影,想要叫住囑咐他冬天多多進補,保重身體,可是懷中小郡主哭得打起嗝來,她只能先顧著小的。
朱瞻基在妹妹的哭聲中出了東宮。
從十二歲開始,他大部分時間都跟隨永樂帝親征,坐鎮北京,和東宮關係疏遠,相處的時候不像父子——非常像同僚,為了共同的利益而處於同一立場。
後來封了皇太孫,有了自己的皇太孫宮,他和東宮就更淡漠了——嚴格的講,皇長孫和太子是一條船上的人,但是皇太孫宮和東宮並不在一條船上。
同為儲君,雖是親父子,目前也是競爭關係了,一國有兩個儲君,皇太孫作為備胎而存在,是預備東宮萬一爆胎,可以無縫銜接換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