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6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重要的大臣,太子為什麼沒有留他,等朕醒過來親自聽他述職?
永樂帝剛剛遭遇背叛,身體又弱,疑心大起,當即懷疑太子和解縉的關係,遂命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去追解縉,將他下詔獄,嚴加審問。
第253章 空降熱搜
解縉自持光明磊落,回京述職,沒有見到永樂帝,心想既然皇上生病,太子監國,我和太子述職也是一樣的,何況按照“同進同出”的規矩,當時在場的還有大理寺丞湯宗、翰林院編修兼東宮左春坊學士楊士奇等人,絕無私下覲見、圖謀不軌之說。
解縉吸取了上次貶官的教訓,別說兩人同進同出的基本規則了,他和太子說話,在場人數需在四人以上,他才肯現身。
解縉是個搞實務的能臣,述職完畢,在京城並無逗留,急著往回趕,途經江西時,恰逢贛江兩岸旱情嚴重,要有饑荒了,還寫了奏摺,請求治理疏通贛江河道,引水灌溉田地。
永樂帝看著解縉緊急送來的奏摺,洋洋灑灑議論贛江治理之事,根本沒有問候他的身體是否康復之類的話語,完全無視自己。
恐怕在解縉心裡,朕是個遲早要進棺材的人,朕的意見無關重要——沒有太子重要。
身體越是衰弱,疑心病就越重,永樂帝遂命錦衣衛以“無人臣禮”之罪,半路將解縉抓了回來,投進詔獄。
解縉簡直比竇娥還冤啊,堅決不肯承認自己目中無皇上,為了證明自己清白,還把當日向太子述職時的官員都報出來,這些人可以為他作證。
然後……紀綱把這些人全部抓到詔獄,和解縉作伴去了。
看到一群灰頭土臉下獄的官員,他們一個個除了本職工作,都還有另一個身份——在東宮兼職,擔任左右春坊的學士等等職位,在外頭都被視為太子的擁護者。
解縉明白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越是辯駁,皇上就越是疑心,懷疑這些人都是向著太子,他們的話皇上不相信。
於是解縉乾脆閉嘴,什麼都不說了。
解縉的沉默,並沒有使得永樂帝熄滅怒火,相反,被錦衣衛抓到詔獄裡的東宮屬官們越來越多,差一點就要一鍋端了,眼瞅要在詔獄過年。
朝廷上下,有為這群大臣求情的、有落井下石乘機打小報告的,官員們紛紛議論,說太子又又又……又要失勢了。
內閣每天為永樂帝整理分類奏摺,永樂帝快速瀏覽著摺子,沒有放人——但也沒有弄死他們。
有人歡喜有人憂,反正是漢王高興極了,他第一次嚐到了躺贏的滋味,他什麼都沒有做,父皇就開始動手收拾太子了。
真是又驚喜又刺激啊!
漢王心中樂開了花,卻故作愁眉苦臉的樣子去永樂帝那裡,為解縉他們求情。
“……父皇恐怕誤會太子和解縉了,當時父皇時而清醒,時而昏迷,太子監國,解縉只得向太子述職。解縉心繫地方百姓,述職之後立刻回去,便沒有等父皇醒來召見。”
永樂帝沒有回應,定定的看著老二。
漢王有些心虛,“父皇,您生病的時候,太子監國,兢兢業業,都贊‘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無論大小事情,太子都解決了,從不拖延塞責,兒臣也對太子心服口服。”
漢王看似為太子開脫,其實每一個字都在往永樂帝怒火裡添一根柴火:瞧瞧,你病到生活不能自理,太陽照樣升起,朝廷照樣運轉,沒有出一絲亂子,這個國家有你沒你都一樣。
有太子就行了。
難怪解縉只找太子述職,就匆匆離開京城,沒有等你醒來。反正你醒不醒都一樣。
太子若無能,皇帝會很頭疼。
太子若太能耐了,皇帝會更頭疼。
永樂帝終於有了回應,說道:“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