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6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化為塵埃,只餘一座冰冷冷的墓誌。

永樂帝休養的第十天,終於能說出完整的句子了。

“由英國公張輔掌管京城防務。”之前是漢王朱高煦。

“朕病了,需要修養,期間太子監國,但涉及軍國、三品以上官員變動等大事,需交由朕親自處理。”

危機關頭,無論太子還是漢王,都不是永樂帝能夠相信的,身為父親,卻不會依賴任何一方。

永樂帝預設了沈瓊蓮私自把張貴妃請出來坐鎮後宮的舉動,他終究是信任張貴妃,信任張家的,以前的圈禁就當從未發生過。在他身體衰弱的時候,把局勢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他才有安全感。

魚呂之亂,代理尚宮沈瓊蓮有失察之罪,但因亡羊補牢,穩住了局面,將功折罪,罰俸一年,回到尚儀局,降為尚儀。

沈瓊蓮有的是錢,這後宮恐怕除了皇帝,第二富有的就是她,不在乎一年俸祿,至於當了尚儀,她還覺得這樣安排蠻好,她本就不想當尚宮,責任太大了,還是寫宮詞輕鬆。

局勢穩定下來,永樂帝料理權賢妃的喪事。

“後宮魚呂之亂,權賢妃無辜被害,召其父兄來京辦權賢妃喪事,司禮監派人去朝鮮安撫賢妃之母。”

後宮一下子死了一千多人,朝鮮那邊把女兒送來京城和親的人家大多是兩班貴族,也要給個交代,倘若死的不明不白,一味遮掩,只會引起更多不堪的猜測。

官方說法是朝鮮貢女呂氏嫉妒同鄉權賢妃受寵,夥同宮中朝鮮來的魚太監從宮外弄來毒藥,下毒毒殺權賢妃,禍亂宮闈。主犯,從犯,受害者都是朝鮮來的人,株連者也是如此,稱為魚呂之亂。

權賢妃的梓宮要抬出宮外下葬了。

張貴妃來到柔儀殿,送權賢妃最後一程,冬天寒冷,屍首經過防腐處理、精心打扮過了,權賢妃穿著全套翟冠和大紅朝服,躺在棺材裡,面目安詳,只是因做防腐的時候身體脫水,而比平時瘦小許多。

權賢妃本就身形削瘦,弱不勝衣,頗有西子捧心之感,此時的她越發弱小孱弱,像是尚未發育完全的豆蔻少女。

最最不該死的人,偏偏死的最慘,受這種無妄之災。張貴妃看著棺材裡的權賢妃,千種滋味湧向心頭,最後合成苦澀。

張貴妃嘆道:“你放心,我已經決定了,放下那些虛妄的幻想和無望的愛情,好好當一個貴妃……

一枚聽話的棋子。因愛而生憂,因愛而成怖,或使離愛者,無憂亦無怖。”

生命潦草,我在彎腰。

驕傲,愛情,孩子,希望等等,都不是一個貴妃、尤其是一個永樂朝的貴妃所能擁有的。

滅情絕愛,無慾無求。一個貴妃的自我修養,就是把名利場最中央的皇宮當成修行的廟宇,在權力愛恨交織中修身養性。

且說永樂帝休養一個月後,身體康復,恢復了工作,只是在這個年紀,元氣大傷之後,身體不如從前了。

永樂帝埋頭看病重時錯過的奏摺,按照太子監國的規矩,軍國大事等等需要永樂帝親自處理,但是,如此龐大的帝國,要到上書皇帝的地步,怎麼可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呢?

除了大事,永樂帝還需要全面瞭解這個國家在他病重的時候發生了什麼。

永樂帝的目光在一封奏摺上停住了。

這是曾經帝國的第一機要秘書、《永樂大典》的總裁、被他貶斥到交趾的解縉上書。

外放官員到期需回京面聖述職,永樂帝本來打算好好栽培解縉,那一年將他貶斥到交趾,一是彈壓太子,二是要解縉去交趾歷練一番。

可是解縉回京述職,居然只是見過太子,就匆匆離開京城,都沒有等永樂帝召見。

解縉和太子都說些什麼?這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