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3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雖相隔三百多年,基建狂魔永樂帝和魯迅對人性把握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下子要遷都、修大運河,親征,一拳又一拳,把群臣打懵了,毫無還手之力,過了好一會,終於醒悟過來,紛紛跪地請求皇帝放棄,尤其是遷都,此事涉及大明百年國運,不能草草定案。

永樂帝早有所料,說道:“遷都之事,可以再議,但朕的皇后的梓宮現在都還在後宮柔儀殿,不能入土為安,北平長壽山陵墓必須要開挖了、還有疏通大運河關係民生、親征之事關係國防,必須立刻執行,不得有誤。”

永樂帝已經從“拆屋頂”退讓到“開窗戶”,群臣若不肯答應,永樂帝就要上房揭瓦了。

這一招果然有效,會議透過了修陵墓、疏通京杭大運河和親征北伐三件事,遷都之事暫時擱置,等永樂帝親征回京再繼續討論。

群臣們走的路,都逃不過永樂帝的套路。

永樂七年春,永樂帝宣佈親征,他帶走了皇長孫朱瞻基出去打仗歷練,還封了張淑妃為貴妃,以鎮住後宮,並命太子監國,放手要太子處理政事。

漢王大喜:太子監國,手握大權,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只要做事,就不愁挑不出錯誤,機會終於來了。

第227章 封建主義監國核心價值觀

東宮。

太子妃急的團團轉,“瞻基才十二歲,就要跟著皇上親征,是不是太小了點?”

太子說道:“孤十二歲那年來到京城,名為孝順高祖皇帝,實則為人質,從此和父皇母后分隔兩地。漢王,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年齡更小。”

太子小小年紀,就承擔著燕王府門面擔當的責任,面對各種猜測質疑,還有高祖皇帝的試探試煉,他用食物來聊以自慰,出門時是少年,歸來時是胖子。

太子過早成熟,漢王和兩個妹妹三個正值叛逆期的弟弟妹妹抱團取暖,一母同胞的兄弟、兄妹離心,才有今日皇室亂象。

生在帝王家,都身不由己,誰的日子好過?

十月懷胎,太子妃到底是母親,“殿下好歹在皇上皇后身邊長到十二歲,瞻基不到兩歲被抱去雲南,五年才回來,這些年他在東宮就像個客人,處處小心,事事在意,在父皇身邊的日子比你我還多,東宮也就是個他睡覺的地方。現在連每天見他一面也不能了。”

太子妃坐下擦淚,郭良娣勸道:“皇上帶著皇長孫親征,有人想跟著去都去不了呢,這是皇長孫歷練的機會。我弟弟郭玹這次也會跟著北上,作為親衛保護皇長孫。”

郭良娣的寡母徐夫人這次是下了血本,把一兒一女所有賭注都壓在東宮這邊了。

太子妃心下稍慰,雖依依不捨,也無可奈何。

得知大堂哥要跟著皇帝御駕親征,朱瞻壑帶著一堆東西進宮,送給朱瞻基,有輕便的皮盔甲、火藥廠新制的火槍等等。

“曉得你什麼都有,不缺這些,不過這是我的一片心意。”

朱瞻壑羨慕的看著大堂哥,“我也想跟著皇爺爺出征,但是皇爺爺不肯,說我還小。我那裡小了,和你一樣高,至少比你重十斤。”

朱瞻基長在試穿盔甲,裡頭空空,一副人在盔中晃的感覺,朱瞻壑穿的剛剛好,他穿的反而有些大。

“皇爺爺親征,肯定不會只有一次,你耐心等下一次。”朱瞻基照著鏡子,說道:“我最近長個,盔甲到了北平應該就合身了。”

又道:“我這次跟著御駕親征,路途遙遠,肯定趕不上祖母的大祥(去世兩週年),到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