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3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宮,張淑妃地位漸漸鞏固,打理的井井有條,韓國女團在權賢妃的帶領下,也都溫順聽話,後宮穩定。
後宮風平浪靜,胡善圍的日子才開始好過,每天打卡上下班,節假日沐休,和沐春阿雷享天倫之樂,他們這一家人難得又恢復了平靜的生活。
前朝,企鵝太子每天晃晃悠悠,風雨無阻的上朝,文武百官從剛開始的看不慣,漸漸習以為常,接受了太子是個殘疾的現實。
#今天瘸子太子被廢了嗎#這個話題剛開始還能天天上熱搜,後來漸漸涼了。
因兩個支援自己的公主抄《內訓》抄到三更半夜才止,漢王意識到從身體殘疾這個方面是無法撼動太子地位的,還會引起反噬,他必須想辦法從其他方面下手。
於是,漢王決定先養精蓄銳,等待下一個時機,反正朝中武將大多都是支援他的,他缺的只是一個機會。
永樂六年七月,仁孝皇后小祥(去世一週年),永樂帝素服犀帶,罷朝三日,京城停音樂、屠宰七日,文武百官在西角門行奉慰禮。
同月,位於京城秦淮河附近的古剎建初寺夜間突發大火,火光幾乎照亮京城,永樂帝居然親自去了大火現場,坐鎮指揮撲火,然而這座建於三國時期的東吳古剎還是葬身火海之中。
天亮了,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從一座佛塔地洞挖出一副已經燒得炭化的的棺材,“皇上,碩妃娘娘的神位已經燒沒了,只搶救出棺槨。”
碩妃是永樂帝的生母,但是永樂帝為了名正言順登基,篡改了史書,把太子,秦王,晉王,他自己,還有弟弟周王都寫為孝慈馬皇后嫡出親生的。
為了掩人耳目,碩妃的神位棺槨都秘密從附葬孝陵裡取出來,供奉在京城歷史最為悠久的建初寺。
永樂帝跪在母妃的棺槨旁邊,撫棺大哭,“母親,兒子不孝,不能認您,不能給您追封皇后,建初寺千年古剎,都遭遇天譴火災,毀於一旦。”
“母親,兒子實在沒有辦法,為了江山社稷,兒子心再痛,也不能認您,兒子會在此處重建大報恩寺,修九層琉璃塔,要道衍禪師去尋訪名僧舍利、佛頂真骨,為母親陪葬此處,以報母親生恩,求母親原諒兒子。”
永樂帝要剛剛下西洋回來的太監鄭和,還有道衍禪師等人主持修建大報恩寺,因耗資巨大,便以“紀念高祖皇帝和孝慈皇后”為理由,好方便向戶部要錢,反正碩妃的秘密是一定要捂住的。
一年又一年,很快到了永樂七年,剛剛開春,經過長達一年半的選址,永樂帝宣佈妻子仁孝徐皇后的墓地在北平昌平線天壽山。
這個決定一出,群臣譁然:京城在南方,怎麼皇后要葬在北方去?
永樂帝不緊不慢丟擲第二個雷,“不遠啊,這樣挺好,反正朕決定遷都北平,南京的皇宮年年地陷積水,快不能住了,整天拆東牆補西牆,成何體統?朕要在北平重新建一座皇宮。”
群臣大叫:“萬萬不可啊!北平路途遙遠,道路不暢,在那裡建一座新都城,運輸物資就各種不便。”
永樂帝丟擲第三個雷:“哦,那就疏通京杭大運河,溝通南北,於國於民都有利。”
“修運河耗費民力財力啊!”群臣快要被炸瘋了,“皇上,北平靠近西北邊境,蒙古年年犯邊,不安全,若在北平建都,豈不是將京師暴露在危險之中?”
永樂帝輕描淡寫,丟擲第四個雷,“天子守國門,歷朝歷代,偏安南方的朝代豈能長久?要有危機感啊各位。所以,朕決定親征,以攻為守,這樣你們為仁孝皇后修陵墓、疏通大運河還有修建新都城就有了保護,不用擔心被蒙古擾邊了。”
還有親征?
衝擊實在太大,群臣腦子都短路休克了。
魯迅先生說過,中國人性情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