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7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皇后快不行了,但是永樂帝只有四十七歲,正值壯年,如此年輕,肯定會續絃、立新後。
每個人都是這麼想的,紛紛議論新後會出自誰的家族。京城已經有好幾個熱門的人選。
只有一個人不是這麼想的——那就是永樂帝本人。他不能想象,除了結髮妻徐皇后,還有那個女人配當他的妻子、他的皇后。他不想續娶。
南征軍遲遲不得凱旋,軍費開支驚人,皇后病重,後宮人心惶惶,朝野議論紛紛,永樂帝忍受著兩面夾擊,巨大的壓力讓他徹夜難眠。
這一天,永樂帝半夜批完奏摺,去坤寧宮看徐皇后,走在空蕩蕩的東長街上,永樂帝突然停住腳步,吩咐三保太監,“你再去一次雲南,把胡尚宮接回京城。”
第209章 出山
永樂帝為什麼在半夜的東長街突然做出召回胡善圍的決定?
因為他看見了東長街那塊鐵碑,“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
這是一塊新鐵碑,是洪武三十一年,胡善圍為了“造謠”而重新鑄造的。
胡善圍藉著後宮地陷,連日下雨,鐵碑地基被泡軟,不穩傾倒,本來可以搶救一下的,她命心腹掄起大錘,岌岌可危的地基頓時沉陷出一個深不見底的大坑,將鐵碑埋了進去。
宮外的紀綱鑄造了一個一模一樣的鐵碑,偷偷放在為了反抗李景隆誣陷偽造紙幣而全家自焚的湘王府。鐵碑事件導致朝野內外議論紛紛,說建文帝剛剛登基,就削藩逼殺親叔叔們,違背祖制,導致高祖皇帝的棺材板都壓不住了,倒塌的鐵碑出現在千里之外的湘王府遺址就是高祖皇帝大顯神威,警告建文帝,莫要聽信讒言,屠殺叔叔們。
因削藩是黃子澄、方孝孺等顧命大臣建議的,永樂帝后來才找“清君側”的藉口打響了靖難之役第一槍。
此事可以顯示胡善圍對後宮的掌控力,建文帝當年把她請回後宮,恢復尚宮之位,協助小馬皇后管理後宮,她一回來,不斷生事的呂太后立馬老實了,胡善圍略施伎倆,呂太后就對她深信不疑……
有這樣的一個人在後宮,堪比鎮山太歲,有她打理後宮,小馬皇后倒顯得可有可無了。
既然有沒有皇后都一個樣。我就不必再立後了。
徐皇后為永樂朝犧牲了太多。
她的健康、她敬重的兄長和喜歡的弟弟、孃家魏國公的公爵被除爵,以及靖難之役時,每次燕軍和兄長徐輝祖交戰時的糾結。可以說四年的靖難之役,徐皇后遭受著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摺磨,她還要掩飾這一切,坐鎮大後方。
我的皇后啊,除了你,還有誰有資格和朕並肩而立?
除了感情的原因,永樂帝不願意見任何一個女子取代徐皇后之外。皇家內部的鬥爭也是永樂帝所忌憚的。
一旦立了新後,就會製造出無數新矛盾。
首先,新後背後有家族、有勢力附庸,在朝中黨同伐異,拉幫結派,擾亂朝政。
其次,新後若生下皇子,就是嫡子。永樂帝已經和徐皇后有三個成年的兒子,不用擔心年幼的弟弟。而永樂帝正值壯年,他還能活很久,足夠見到繼後生的兒子成年,到時候……衰老的皇帝、精力充沛的繼後、成年的幼子、朝中勢力強大的原配皇子們,簡直就是修羅場。
</div>
</div>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