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8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反正史書記載這種型別的宮廷都鬥得死去活來,兄弟相殘,無一例外。永樂帝不想重蹈覆轍。
還有,就是後宮的嬪妃們……幾乎每一個嬪妃都是出自政治原因納進來的,加上永樂帝不好美色,因而這些嬪妃都無一人懷過身孕,雖如此,她們背後的價值不容小覷,涉及永樂帝對大明未來走向的計劃,她們都不可能被扶正。
所以新後必須從外頭抬進來,而一個十幾歲的少女,怎麼會了解永樂帝對後宮的打算?
永樂帝由此斷了立繼後的打算,沒有皇后,又要有一個人替他掌控後宮,誰有這個本事?
若有一個人……
永樂帝看到東長街鐵碑,立馬想到胡善圍過去的“豐功偉績”,能夠按照他的意思掌控後宮、能力和資歷雙全、有沒有皇后都能幹,舍她其誰?
永樂帝遂叫三保太監去請,三保太監和胡善圍少年時就有過交情,共患難,他曉得胡善圍全身而退太不容易了,兩次去雲南接人,都能看到胡善圍對歸隱的生活很滿意,八成不願意回宮。
三保太監試探著勸道:“沐春已經隨軍出征安南,家裡只有胡尚宮母女兩個,女兒阿雷只有九歲,怕是胡尚宮捨不得女兒。”
言下之意,就是骨肉分離,胡尚宮即使進宮,也不能安心工作呀。連皇上你都曉得不能孩子們找個後媽,何況胡尚宮這個母親呢。
永樂帝大手一揮,“這個容易,要胡善圍母女一起回京城,小姑娘養在宮裡就可以了,朕給她郡主的待遇。”
三保太監再勸,“沐春出征回來,見不到妻女,怎麼辦?”
夫妻長期兩地分局,胡尚宮也無心工作。
一個太監兩次駁回皇帝的話,這在洪武朝或者建文朝都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早就人頭落地了。
但從永樂朝開始,洪武帝對太監的態度發生了轉變,燕王府有一群精明能幹、懂得實務的太監、工作範圍涉及外交、水利甚至戰爭的領域,各取得成效。
三保太監因是道衍禪師所引薦而得到永樂帝信任,而後靖難之役,三保太監上陣殺敵,十分英勇,在永樂帝率領八萬燕軍救援岌岌可危的北平城,和李景隆五十萬南軍在鄭村垻大戰中立下大功,所以永樂帝賜馬三保為“鄭”姓,賜名為“鄭和”,以紀念這次大勝,可見對三保太監的信任。
可見永樂帝喜歡用有能力、給他幫助的人,而不是唯唯落落、只曉得點頭稱是的庸人,故,三保太監敢連續兩次駁永樂帝的吩咐,不要把好不容易落得清淨的胡善圍給捲進來。
永樂帝說道:“安南之徵結束,就要沐春來到京城,朕還有重要的事情安排他去做,朕現在求賢若渴,沐春胡尚宮夫妻兩個都四十來歲,正值壯年,是做事業最好的時光,歸隱山林,一身才華用來種幾墓菊花,太浪費了。”
提到安南之徵,夜涼如水下的永樂帝怒火騰的一下就上來了,“朕早就下旨,要他們務必在二月之前平定安南,現在時間到了,還沒傳來捷報,朕繼位以來第一次出兵就如此不順……朕今天不睡了,傳大臣連夜議事,如何快速拿下安南。”
三保太監說道:“這大半夜的,宮門關閉,得需皇上手書,從司鑰女官那裡領取鑰匙,才能開啟宮門——等走完程式,差不多四更,大臣們也好上朝了,快不了多時。不過,目前宮裡現成的有文淵閣幾位大學士當值,不如傳他們先議論著?”
文淵閣是永樂朝開始設定的、位處皇宮內部的秘書機構。是唯一可以留宿皇宮,夜間辦公的機構。
主要原因是前頭建文朝的時候,建文帝盲目迷信江南大儒、文學文藝界的大v、明朝第一公知方孝孺,偏聽偏信方孝孺,信公知,變白痴,丟了江山。
永樂帝大權獨攬,實在太忙了,急需自己的秘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