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9節,胡善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皇后病危,皇上不會立新後,後宮的嬪妃出身複雜,交給誰打理都不放心。皇上請胡尚宮出山,坐鎮後宮,這是原因之一。”

“第二,皇上要遷都北平——”

當時胡善圍沒把遷都當一回事,大明皇宮,尤其是後宮部分地陷的厲害,坑坑窪窪,終年都要修補,有些不成體統,但從洪武朝開始,到建文朝,幾乎每年都嚷嚷著要遷都,最後都沒遷成,新三

年,舊三年,縫縫補補三十幾年,湊著住吧。

狼來了的次數太多,也就沒人相信了。

三保太監說道:“……這第三,是皇上等著安南之徵結束,國家休養生息完畢,便要親征蒙古,以攻為守。以後皇上出去打仗,天子守國門。東宮太子負責監國,皇上大部分時間都在北平舊日潛邸,新都城就在北平,要重建大明皇宮。由於皇上和太子一北一南雙重統治,皇上更需要信得過的人鎮守後宮,不要出亂子。”

聽到第三個原因,胡善圍神色漸漸凝重:永樂帝是要來真的了。

永樂帝還是燕王的時候,一直帶兵鎮守邊關,沒有比皇帝更明白國防的重要性。遷都北平,從此天子守國門,對國防是有利的。

三保太監察言觀色,拍馬屁於無形之中,“皇上親征,長駐北平,東宮太子監國,以後後宮既無皇后,也無皇上。胡尚宮要總攬全域性,配合東宮,也要監督東宮,皇上縱觀後宮,唯有胡尚宮一人能夠抗住這項重任。特命咱家來請胡尚宮回宮。”

胡善圍是清醒的,“三保太監深得皇上信任,賜名鄭和,為何不是三保太監管理宮廷?”

三保太監伸出四根手指,“這就是第四個秘密了,實話不瞞胡尚宮,咱家要造船下西洋,後宮之事,咱家沒有那個能力,也管不了。”

啥?下西洋!胡善圍腦子裡嗡的一聲,猶如野蜂飛舞:怎麼回事?難道我當年在坤寧宮偷樑換柱、以三具死屍代替馬皇后和兩個小皇子、要他們乘坐沈家的大海船、從此遠走高飛的事情暴露了?

這事若捅出來,往嚴重裡講,是抄家滅族的大罪啊!

胡善圍保持著面上的平靜,問道:“三保太監下西洋……去做什麼?”

三保太監臉上也瞧不出情緒波動,說道:“皇上登基五年,在國內立足已穩,但是當年建文帝封儲君皇太孫、還有登基繼位時,萬國來朝,各海外使節親眼見證。”

“現在皇上繼位,許多小國對大明的認知還停留在建文朝,不知有永樂,所以咱家要下西洋弘揚大明國威,讓他們曉得新天子已經繼位,建文已死的訊息,要他們向大明派遣使節、遞交國書、進獻貢品,臣服在新天子腳下,確定永樂正統之地位。”

胡善圍心裡鬆了一口氣,不過依然不敢掉以輕心。

縱使三保太監下西洋只是為了昭告天下,但一路上所經過的海外城市,裝載著海棠、小馬皇后母子三人等人的大海船肯定也經過這裡,甚至很多人都定局在海外,萬一不巧碰上了怎麼辦?

這個驚天大秘密會兜不住的。

胡善圍不敢把希望寄託在君王的仁慈上。以往很多事實證明,這個想法真的不現實。

不行,我要想辦法和沈瓊蓮接觸上,要沈家人出海去通知當年流亡海外的人們,要把自己藏好,千萬別被三保太監給碰上了。

這下不用三保太監來請,胡善圍自己都想進京城一趟,親自把此事安排下去。

不過……胡善圍又問:“我重新進宮當差的話,什麼時候可以出來?”

三保太監說道:“這不是因為遷都、親征還有東宮太子監國三大原因才要咱家厚著臉皮來請胡尚宮回宮嘛。只要遷都完畢,皇宮從南京搬遷到北平,皇上就在都城守國門,太子也不用監國了,到時候胡尚宮大功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