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2節,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皇后點點頭,說道:“天譴是天譴,天災是天災。天譴是因世間無道,老天為警高世人而用,而天災和人間政事沒有關係,該發生就發生了。非要把天災說成天譴,逼皇上下罪己詔,其心可誅!”

洪武帝感動至極,情不自禁說出了馬皇后的閨名,“秀英,你真是朕的賢內助。”

馬皇后和洪武帝相伴多年,她的處世之道是在小事上可以讓步,可以想方設法勸諫丈夫,但只要是軍國大事,不管孰對孰錯,她都必須堅決的站在丈夫這邊,安慰丈夫,鼓勵丈夫。

帝后齊心,方能穩住朝政,穩住江山社稷。馬皇后知道這樣朝中必然會起一陣腥風血雨,那些堅持天譴之說的大臣輕則丟官,重則丟命。

可君威和皇族的尊嚴本來就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誰若觸犯,立刻化為白骨。

作者有話要說: 朱元璋對家鄉是真愛,為了增加家鄉人口,他甚至赦免了死囚的罪,要他們去鳳陽種地:洪武元年(1368年) 整修濠州城。整修的城開6門,有9條街、24坊。

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 朱元璋下詔,以臨濠為中都,建置城池宮闕,如京師之制,從此,一個動用百萬之眾,徵集全國物資,耗用萬萬計銀兩的浩大的中都工程,在這裡開始了。

改鍾離縣為中立縣。

同年,朱元璋命臨濠府加修寢園,厚封廣植,崇列華表,始稱皇陵。

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 朱元璋令遷徙蘇杭一帶民眾4000餘戶至臨濠府耕種。所種之田永為己業,官給牛、種、舟、糧等錢物以資助,且三年不徵稅。

改中立縣為臨淮縣。

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 朱元璋到濠州,祭祀皇陵,視察中都,召見汪文、劉英及親鄰。

同年三月 朱元璋令中原一帶流民往臨濠耕種。

同年,將臨濠府屬地擴大為九州十八縣。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 朱元璋下詔,今後凡犯罪發往兩廣充軍者,全部發往臨濠屯田。

洪武六年(1373年) 改臨濠府為中立府。

同年十月 朱元璋以山西弘州、蔚州、定安、武朔、天城、白登、東勝、豐州、雲內等州縣受北方元兵騷擾,故將這一帶居民移居中立府,共8238戶,39349人。

洪武七年(1374年)八月 改中立府為鳳陽府,將臨淮縣所屬太平、清洛、廣德、永豐4鄉劃出,置鳳陽縣。

同年,遷徙江南民眾14萬往鳳陽屯田。

洪武八年(1375年)二月 朱元璋敕刑官,凡百姓犯死罪者,皆工役終身;官吏犯罪,輕則屯種,重則工役,皆發往鳳陽。

同年四月甲辰 朱元璋至中都,祭告天地於圓丘,祭祀皇陵,丁巳還京,立即下詔,罷建中都,進行了6年之久的明中都工程從此停工。

☆、第175章 速逮射之

鳳陽地動,緊接著淮河水災氾濫。不少官員又乘機上書,重提去年“五星紊亂,日月相刑”的星象,說老天示警,皇上治國三大過:分封太侈、用刑太過、求治太速。

其中一個儒學訓導的上書直戳了洪武帝的龍鱗:說強幹弱枝,才是國家穩定的根本。如今皇上執意裂土分封,微臣恐怕數年之後,尾大不掉,強枝弱幹,天下大亂。

還引用了漢朝主張削藩一代名臣晁錯的《削藩論》,“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可是在馬皇后的安慰下,洪武帝已經不相信什麼天譴星象了,他看到這個奏摺時正值半夜,氣的大叫道:“小子間吾骨肉,速逮來,吾手射之!“幸虧是半夜,宮門緊閉,無法“速逮射殺“之,此人後來被投入刑部大獄,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