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節,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深得民心,而燕王只是皇四子,即使將來太子……東宮有四位皇孫,尤其是皇長孫朱允炆有天才的美譽,袁神仙,你這話和謀反無疑啊,莫要亂說,小心惹禍上身。”
袁珙笑道:“所謂命數就是如此,風雲變幻,我能窺破一瞬,推算出大概結果,卻無法描述整個過程。其實我們這些僧人道人在文人眼裡皆是三道九流,上不得檯面之輩,作為朋友或者座上賓客尚且可以,但一旦參與朝政,和文人爭權奪勢,他們就不願意了,各種輕蔑打壓。”
“承蒙皇上信任,不拘於出身科舉功名,任用僧人道士,方有朝中儒釋道三足鼎立的局面,倘若你真的如我預言的那樣成為第二個僧人宰相劉秉忠,或許這個局面能夠撐的更久一些。”
袁珙一席話,說得道衍禪師心潮澎湃,徹夜未眠,輾轉反側,他想起少年時立志屠龍的理想,秘密加入明教,看著教主韓山童登上頂峰,遍地皆是紅巾軍,一呼百應,可是韓山童漸漸失去了對明教的控制,被手下朱元璋,張士誠等群雄架空,淪為傀儡。
明教就此衰落,一蹶不振,甚至被朝廷判為魔教,永無翻身之日,連小教主都不在了,明教何去何從?其實道衍也有些迷茫,真按照姚繼同的遺言,解散明教,讓教眾普通人的生活,他不甘心,不捨得。
可若不照做,明教苟延殘喘到何時?難道像狐蹤這樣,不拼完最後一滴血決不罷休嗎?
這和賭場那些輸紅眼的賭徒有何區別?
而袁珙的到來給迷茫焦灼的道衍開闢了另一條出路,這條路甚至可以實現他少年屠龍的理想!
以前袁珙給他相面,說他目三角,形如病虎,生性嗜血,劉秉忠之流也,道衍並沒放在心上,一笑而過。
可從今晚開始,道衍開始思考這個可能了。
心中有了方向,道衍興奮的一晚沒睡,清晨起來時依然神采奕奕。小沙彌慌慌張張的跑來說道:“禪師,袁神仙去了。”
不告而別?道衍說道:“不要緊,袁神仙向來行蹤不定,猶如閒雲野鶴般。”
小沙彌急忙說道:“不是走了,是死了!”
道衍忙趕去袁珙暫居的禪房,見袁珙盤膝坐在羅漢床上打坐,低著頭,雙目微合,遺相安詳,無疾而終。
一代傳奇相士,在洩露最後一道天機後,就此駕鶴西去了。
道衍禪師雙手合十,“阿彌陀佛。”
與此同時,鳳陽,龍興寺。
晨鐘響起,東方開始出現第一道光亮,智及方丈在鐘聲中醒來,恍惚中,看見老朋友袁珙踏著晨光而來,鶴髮童顏,好一副仙風道骨。
智及方丈納悶,問道:“你怎麼又來了?”
袁珙呵呵笑道:“你我多年老友了,得知你即將遠行,特來送你一程。”
智及方丈聽得雲裡霧裡,“我一把老骨頭了,都無力走出這座大山,哪有力氣遠行?”
袁珙笑而不語,這時小沙彌提著素齋推門進來,智及眨了眨眼,袁珙便消失了。
智及方丈回想著袁珙的言語,瞭然大悟,他哈哈大笑,“今天是我圓寂之日,把去歲皇上賜的金□□拿來,佛要金裝,為師此生功德圓滿。”
當日,智及方丈披著御賜金□□,在佛堂眾和尚的唸經聲中圓寂,死後火化,骨灰裡有數十枚明亮的舍利子,供奉於龍興寺舍利塔內。
作者有話要說: 功德圓滿,道衍的時代開始了
☆、第173章 在水一方
大明釋道兩家的領袖人物在同一天去世,佛家和道家對於死亡不像凡夫俗子那樣痛楚,在他們看來,袁珙是駕鶴西去成仙了,智及禪師功德圓滿坐化成佛,均是善終。
在鳳陽鄉下隱居的朱棣和徐妙儀渾然不覺這兩位高人的離世和自己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