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節,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是一個和尚當道的時代
袁珙[明](1335~1410)字廷玉,鄞(寧波)人,號柳莊居士。 其高祖袁鏞,宋季舉進士。元兵至,不屈,舉家十七人皆死。父親袁士元,翰林檢閱官。珙生有異稟,好學能詩。嘗遊海外洛伽山,遇異僧別古崖,授以相人術。先仰視皎日,目盡眩,布赤黑豆暗室中,辨之,又懸五色縷窗外,映月別其色,皆無訛,然後相人。其法以夜中燃兩炬視人形狀氣色,而參以所生年月,百無一謬。
☆、第168章 攀龍附鳳
且說馬全在龍興寺守株待兔,終於等來了大明第一相士袁珙的到來,央求袁珙給他待字閨中的女兒相面算命,袁珙礙於情面,推算馬小姐天生鳳命。
其實鳳命並非小沙彌想當然所說一定是母儀天下的皇后娘娘,而是說馬小姐將來嫁入豪門,必得貴婿。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去年馬全金榜題名,衣錦還鄉,在臨淮是最炙手可熱的大人物,但在京城太僕寺,卻只是個剛入仕途的小官而已。
馬全頭腦靈活,平日利用太僕寺管馬的便利,給豪門大官們物色駿馬或者提供良馬的馬種送人情,由此結交了不少京中勳貴,眼界也開闊了不少。他知道若想仕途順遂,聯姻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寶貝女兒馬氏出生時有異像,因此存了利用女兒攀龍附鳳的心思。
馬全存心想要女兒高嫁,首先要抬高女兒的身價。馬家是皇上的同鄉,都是鳳陽臨淮人,倘若能和馬皇后的孃家連上宗,帝后兩邊都能扯上點關係,那就如虎添翼了。
馬全是新科進士,通曉律法,知道冒認皇親是殺頭的大罪,天下姓馬的人多矣,不可能都是馬皇后的族人。唯一能夠證明自己身份的就是家譜,可家譜在兵荒馬亂時遺失不全,馬全沒有證據。
馬全暗中派家丁四處尋訪因連連征戰而四散逃命的馬家族人,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了一本陳舊的家譜,家譜上記錄了安徽宿州辛豐村一個叫做馬二的男子,娶妻鄭氏,生有一女,但馬家族譜都不寫女兒的名字,馬二的出生年月有詳細記載,但是卒年和葬地不詳。
馬全大喜,史載馬皇后閨名馬秀英,出身宿州辛豐村(注:史載是辛豐裡,裡就是村的意思。本文關於地名都用了現代通用名稱。比如鳳陽縣以前叫做壕州,洪武七年才改名為鳳陽,為了方便,本文從一開始就叫鳳陽),父親在家裡排行老二,沒有名字,被稱為馬二公,娶妻鄭氏。
馬二公是出名的豪俠,仗義疏財,因行俠仗義打死了人,不得已帶著全家逃亡,投奔了好朋友——當時已經是紅巾軍領袖人物的郭子興,馬二公死前託孤,郭子興將馬皇后收為養女。
馬全拿著家譜如獲珍寶,算算輩分,他算是馬皇后已經出了五服的侄兒呢,雖說已經沒有什麼血緣關係了,但好歹是同族。
確定了自己是馬皇后的族人,又碰巧撞大運遇到袁珙給女兒相面,馬全心花怒放,捐了好些香油錢給龍興寺,並在菩薩前默默許願,倘若女兒嫁得貴人,他日必來寺裡捐出真金白銀重塑金身!
龍興寺禪房裡,馬全提筆寫信,由於情緒太過激動,往往才寫了幾筆就扯下信紙揉成團,重新寫,腳下的紙簍堆成了小山。
馬小姐親自挽起袖子給爹爹磨墨,十三歲的豆蔻少女,身量尚未長足,稚氣未脫,但面容精緻,舉手投足頗有大家閨秀的氣度。
馬小姐問道:“爹爹,您是寫給族長重修家譜嗎?”
馬全點點頭,“族譜有五十年沒修了,我金榜題名,光宗耀祖,也該出錢修一修了。”
馬小姐說道:“爹爹,那個家譜女兒也見過,按照記載好像確實是馬皇后一族,可是年代久遠,當年寫家譜的人都死絕了,僅僅憑藉家譜,好像不足以和馬皇后一族連宗啊,萬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