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3節,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元璋聞言大怒,“徐妙儀頑劣不堪,屢次頂撞朕,怎配當朕的兒媳婦,你要氣死朕嗎?”

言罷,又是一鞭子。這一鞭抽破了朱棣的棉襖,赫然在強健的脊背上留下一道紅腫的血印。

朱棣說道:“父皇此言差矣,您說過的,‘徐妙儀毓秀名門,性秉溫莊,度嫻禮法,乃柔嘉表範。’”

朱元璋怒道:“胡說八道!朕什麼時候說過這種話!”

朱棣忍痛淡淡道:“去年過年時,父皇下旨命徐妙儀認祖歸宗,聖旨上就是這樣寫的,父皇金口玉言,豈能說不認就不認。”

這個——朱元璋被兒子堵得差點沒緩過氣來,沒錯,正是他親手下旨送徐妙儀回家,可是這個破聖旨是翰林院的大學士們擬的,他才寫不出這種“性秉溫莊”酸文呢,朱元璋好後悔自己親手按下玉璽。

這一次,朱元璋罵都罵不出來了,直接用鞭子來表達憤怒。

脊背霎時血肉模糊,朱棣跪在地上微絲不動,“求父皇母后成全!”

朱元璋氣的頭都快炸裂了,正待再抽打一遍,被一直保持沉默的馬皇后攔下來。

馬皇后一把將朱棣殘破的棉襖徹底扯下來,指著朱棣赤/裸的胳膊和胸膛上累累舊傷痕說道:“皇上,你看看這孩子身上的傷疤,都是沙場衝鋒陷陣時留下的,這一道疤,恰點傷及心臟,皇上差點就要失去一個最勇敢的兒子,看著這些疤痕,您真要再一直打下去嗎?”

作者有話要說: 朱守謙是最早就藩的藩王,那一年他才十五歲,那時候西南各種動盪……其他親王都是四十好幾才去的藩地,可見洪武帝多麼迫切想打發這個礙眼的郡王離開。

☆、第161章 帝后恩情

馬皇后一生無子,對所有庶子都一視同仁,對任何人都無偏頗,甚至對犯了“謀逆”侄兒的兒子朱守謙也盡到了一個叔祖母的責任,接到皇宮養育成人。保護、教育皇室後人是一個嫡母的職責所在,如果任由丈夫發怒,將皇子打死或者殘廢,這就是她當嫡母的不慈了。

所以馬皇后鎮定的看著洪武帝揮鞭,覺得懲戒夠了,便出手相救,結髮夫妻多年,深知丈夫的脾氣,一開口就戳動了洪武帝的“七寸”:他尊重勇士,討厭懦夫。

朱棣和徐妙儀私會,朱元璋不好意思罵人家閨女,只好拿自己兒子撒氣,但是朱棣將所有責任就攬在自己身上,加上滿身的傷疤,喚起了朱元璋的父性和敬佩之意。

這個不成器的兒子好歹敢作敢為,不是那等臨陣脫逃的慫貨軟蛋。

看著密佈的舊疤痕,再看看血淋淋的新傷,朱元璋說不心疼那是假的,既然馬皇后來勸,他就順勢下臺階,扔掉鞭子,罵道:“色令智昏!我怎麼生了這種混賬兒子!”

朱棣跪地說道:“求父皇成全!”

朱元璋的臉色越發蒼白了。

見父子僵持不下,馬皇后說道:“來人,給燕王上藥,皇上頭疼病又犯了,宣周王進宮,給皇上施針。”

宣周王進宮盡孝道,是想借著周王和燕王親兄弟的關係,緩和父子矛盾。

偏殿裡,馬皇后親自給朱棣傷痕累累的脊背上藥,低聲說道:“想要如願以償的話,就馬上閉嘴,不要頂撞你父皇。”

傷口如灼燒般疼痛,朱棣習慣了傷痛,他心裡記掛著徐妙儀,“母后,兒臣心儀徐家大小姐,她性子強些,不像其他世家小姐那麼綿軟柔和,但兒臣就喜歡她的堅韌,她是個有情有義的好姑娘,無所畏懼,她已經答應做我的燕王妃了。”

馬皇后抹著膏藥,嘆道:“論理,你和徐妙儀的家世人品相貌都是般配的,可你父皇最不喜歡她的就是無所畏懼,老實說,連我都覺得徐妙儀的性子太野了些,不受拘束。我們是皇室,凡事都要講規矩,不像市井人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