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節,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輪不到排行老四的燕王朱棣,當時朱被派到了鳳陽督造祖父的墳墓,所以朱棣才當上這個右宗令,現在位歸原主,朱棣覺得理所當然。

朱棣說道:“好,孩兒這就和三哥去交接宗人府事宜。”

朱元璋見四兒子淡定,甚至毫不在乎的模樣,心中無名火頓起,厲聲說道:“做錯了事還不知反省,古人云,知恥而後勇,你連錯在哪裡都不知道,以後怎麼改正?黃儼,命史官將四皇子犯的錯誤寫進《御製紀非錄》,幫他長長記性。”

《御製紀非錄》是朱元璋懲罰皇子們的殺手鐧。簡單的說,就是一個皇子專屬的記過本。朱元璋將兒子們犯的錯誤,連同他如何訓斥、懲罰都命史官單獨記載在這本書裡。

這還不夠,朱元璋還命人抄錄成書,散發給皇子皇孫們,命他們反覆誦讀,互相督促改正,知恥而後勇,方能糾正錯誤。

也就是說,只要記入了《御製紀非錄》,這丟臉不僅僅是今生今世了,簡直要遺臭萬年,將來老朱家的子子孫孫都知道當年誰誰被罵的狗血淋頭。

朱棣不在乎宗人府的官職,但是他在乎名譽。生母早逝,五弟年幼,他早熟多智,視父親為榜樣,努力當一個優秀的皇子,希望得到父親的認可。

所以他在沙場上衝鋒陷陣、出生入死,也能應對宗人府各種瑣碎和繁文縟節。他對美色,財富,甚至權勢都毫無興趣,一心一意把自己磨練成父親心中皇子的典範,可是父親輕飄飄的一句話,就將他的自尊和努力踩在腳下了。

朱棣猛然抬頭,說道:“父皇!孩兒一直服從父皇的安排,兢兢業業,從來不敢懈怠,小錯小懲,大錯大懲,孩兒即使有錯,也不至於到了記入《御製紀非錄》的地步,請父皇收回成命。”

馬皇后知道朱棣向來愛惜羽毛,克己職守,視名譽如生命,丈夫這樣懲罰老四,實在太過了,也勸道:“皇上,老四向來是個聽話懂事的孩子,他還年輕,臉皮薄著呢,要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莫要挫了孩子的銳氣。”

平日馬皇后的勸告是很有分量的,但是這次朱元璋不算輕輕放過朱棣,“皇后,老四這一次不是小錯,他犯了不孝不悌的大過啊!大兒媳婦病重,他一直是知道的,可還是告了假,去蘇杭等地遊山玩水。大兒媳婦病逝時,他才匆匆趕回來操辦喪事,倘若他一直在宗人府,何至於如此倉促的操辦喪事?甚至墓穴漏水一事也能早些發現……”

朱棣頓時明白了:原來父皇是怪我多事,插手調查謝再興案,找藉口懲戒我罷了。謝再興案果然是父皇的逆鱗,觸碰不得,難怪魏國公徐達一直不敢查此案,還是他最瞭解父皇的心思。

寫入《御製紀非錄》的確是人生之大辱,可我若提前知道是這個結果,會置之不理,任由徐妙儀葬身火海嗎?

不會。

所以寫就寫吧,我願意承擔這個後果。

平生第一次,朱元璋在朱棣心中不再完美,原來父親也有生疑,搖擺,甚至氣量狹窄的時候……

朱棣回到宗人府,和三哥晉王朱?一一交代文書等事項。晉王文武全才,但是更愛好詩文,他看著案頭堆積如山的卷宗,不由得嘆道:“唉,四弟啊,你先別走,我回宮和父皇求求情,幫你保住宗人府的差事。你也知道,我最煩這些瑣事了。太子妃的葬禮,國孝後還有幾個公主的婚事,還有弟弟們開府選址造王府,娶王妃生孩子要冊封……想想就頭疼,還是吟詩作賦痛快。”

“父皇國事家事纏身,心情不好,三哥別去觸黴頭了,免得引火燒身。”朱棣指著一卷文書說道:“這是太子妃出殯的儀仗安排,三哥先辦好大嫂的喪事,其他的慢慢來,有六部的人協助,很快能上手的。”

晉王朱?知道木已成舟,無可奈何的接過文書,說道:“好吧,我先頂著你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