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節,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兒臣不敢忘,兒臣永遠都記得母后帶著我們逃亡遷移,舟車勞頓的歲月,五弟在路上生病了,身體如火炭般滾燙,那時候又找不到藥物,五弟差點沒熬住,那時候兒臣就發誓,要快點強大起來,幫助父親平定江山,永遠不要再過那種顛沛流離的日子。”

朱元璋問道:“既然如此,你為何還幫著徐妙儀查謝再興案?”

在這種時候,朱棣當然不能說出真相,他解釋說道:“因為兒臣覺得徐妙儀是個重情義之人。當年她效仿花木蘭替兄從軍,在北伐軍裡當軍醫,為的是成全義兄一家團圓。回到徐家後,得知當年外祖父和母親的慘死,她自覺不能白白享受富貴,便決心查清十年前的舊案,兒臣見她一片赤子之心,有情有義,難得可貴,何況查清謝再興案,對父皇肅清朝綱也有好處,所以兒臣為她提供了一些幫助。”

不知不覺中,對父親絕對服從的朱棣已經開始說謊了。

朱元璋問道:“錦衣衛已經在查了,難道你覺得朕的心腹軍隊比不過一個徐妙儀?”

“錦衣衛是父皇挑選的精銳,當然比徐妙儀強多了,但是在謝再興案上,錦衣衛並不佔優勢。”朱棣對答如流,說道:“父皇經常教導兒臣,要多看事實,而非人們的口舌。而現在的事實是謝再興案關鍵線索幾乎都是徐妙儀找出來的,錦衣衛收效甚微。兒臣對她提供幫助,其實也是一種監督,隨時將她知道的訊息暗中告訴錦衣衛和父皇。”

朱元璋蹙眉說道:“豈有此理,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難道徐妙儀要執意瞞著朕不成。”

朱棣說道:“此女幼年經歷鉅變,性格多疑偏執,不過她確實有過人的才華,立下不少功勞,要掌握一柄劍,最好是順勢而為捏著劍柄,而不是硬碰硬把著鋒利的劍刃。”

聽兒子的話好像有道理,朱元璋這才改口說道:“好吧,在保住北元世子的前提下,儘量保護徐妙儀的安全。留她的命可以勾出幕後真兇。一想到這些人有本事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做出這些事情,朕就寢食難安啊,這些人八成就是朝中大員,到底是誰呢?朕一定要把他揪出來!”

朱棣從皇宮回到燕王府,他的府邸其實還沒竣工,只建了一半,本來想找個合適的機會將內宅的房舍、池塘,景觀等圖紙的樣式給徐妙儀看,要她親自挑選喜歡的,以此來再次表白心跡,心想她一定是歡喜的,可是她卻不見了……

徐增壽已經賴在燕王府住下不肯走,見朱棣回來,忙跑過去問道:“怎麼樣?有訊息了沒?我妹妹在哪裡……”

朱棣置若罔聞,他回想起今日和父皇在御書房的一番問答,不知不覺中,本該父子坦率無間的對話,已經用上了揣摩應變的君臣之計,可是為了徐妙儀的安危,這一切都值得。

☆、第121章 英雄末路

金陵城外,莫愁湖,魏國公徐家別苑。這裡本是皇家園林,皇室消暑納涼之地。洪武帝將這座風景優美的園林賜給了徐達。

觀棋樓上,魏國公徐達和曹國公李文忠對飲,兩人都是曠世名將,善豪飲,很快一罈花雕酒就見頂了。

李文忠看著莫愁湖的景緻,這裡最美的時候是盛夏,湖中蓮葉蓮花遮天蔽目般,格外熱鬧,如今到了初秋,雨滴敲打著殘荷,柔弱的花瓣在風雨中搖擺,花自飄零水自流。

李文忠說道:“聽聞皇上和你在這座樓裡下棋,你用棋子走出了‘萬歲’二字,皇上龍顏大悅,便將這座園林賜給你。”

都說外甥像舅,李文忠大頭圓臉,鳳目細眉,和朱元璋相貌相似,只是身形更為魁梧,有種猛將不怒自威之感。相比李文忠的氣質而言,大明戰功最多的徐達顯得內斂含蓄。

徐達坦言說道:“其實是謠傳罷了,你我相識多年,還不知我有幾兩墨水?棋藝我只是略知一二,哪裡有本事用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