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4節,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徐輝祖之所以在即將得勝時撤退,正因為他是個愚忠之人。

就在徐妙儀血戰西直門時,征討軍大元帥李景隆的親信快馬加鞭而來,遞上了緊急調令:“徐將軍,李元帥在白河溝暫時不敵燕王朱棣,退守濟南,特下令調走所有軍隊,立即支援濟南!不得有誤!”

徐輝祖難以置信:“五十萬大軍就這樣敗了?敗在只有十萬軍隊的燕王手裡?”

傳令的親信有些難堪,“大膽!李元帥只是戰略性撤退濟南,正在重新集結軍隊,捲土重來,絕非失敗!你身為副帥,怎可如此詆譭一軍主帥?主帥吩咐,見到軍令者,立刻停止一切行動,服從指揮,立刻去增援濟南!”

徐輝祖活了四十多年,自詡是個有涵養的人,他沒有被和燕王同流合汙的大妹妹徐妙儀氣倒,也沒有被胡攪蠻纏,是非不分的二弟弟徐增壽氣病,更沒有被兩面三刀、陽奉陰違的朝鮮王李成桂氣病。

但是他被主帥李景隆氣得當場吐血了!

徐輝祖抹著嘴角的鮮血吼道:“一晚,我只需一晚,不!只需到今天半夜,我就能攻破北平,大獲全勝!”

傳令的親信暗道:你力挽狂瀾,大獲全勝了,李元帥卻全軍覆沒,這事若傳到京城,我們李元帥豈不是顏面掃地了?

要勝一起勝!

要敗一起敗!

不能讓你徐輝祖吃獨食啊!傳令官舉起了調兵的虎符,“這是李元帥的令牌,違令者視同謀反,當場格殺勿論!”

徐輝祖氣得渾身顫抖,身邊官兵和徐輝祖並肩戰鬥,苦戰一個月,結下來深深的同袍之情,見此情況,紛紛大怒,拔劍對準了傳令官,“放肆!敢對我們徐將軍無禮!”

傳立官色厲內荏,“反了反了!你們都反了是不是?大元帥的令牌都不管用了?”

官兵更怒了,“你含血噴人!我們那麼多兄弟死在了燕地,你還敢汙衊我們謀反?”

“住口!”徐輝祖捏緊了拳頭,“身為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以效忠皇上為己任,你們都忘記了?”

官兵低頭,“末將不敢!”

徐輝祖雙目赤紅,雙拳砸在了沙盤上,“撤退!立刻前往濟南,支援大帥!”

徐輝祖十萬軍隊終於撤退了,行軍到了德州,被剛剛得勝的燕王靖難軍尾隨攔截追擊,徐輝祖士氣低落,頓時兵敗如山,狼狽的退到濟南,和主帥李景隆會和。

李景隆心裡惴惴不安,見徐輝祖也大敗,心道天助我也,趕緊修書一封,上奏建文帝,聲稱徐輝祖有異心,出賣了情報,和燕王裡應外合,導致了六十萬軍隊的大敗。

建文帝看到奏摺,頓時震怒,立刻下旨削了徐輝祖的兵權,命他即刻回京述職,接受刑部和兵部的聯合問詢。徐輝祖含冤帶屈,頹然回到京城。

☆、第287章 但費兩日

徐輝祖回到京城,主帥李景隆也隨之被召回,因兩人皆出身名門,父親皆是大明開國十大功臣,擔心嚴懲會動搖軍心,故建文帝只是將兩人削職罰俸,賦閒在家。

建文帝任命大將盛庸為平燕大將軍,重整旗鼓,繼續北上平亂。

建文二年,十月,滄州之戰,朱棣大獲全勝,盛庸退回東昌(今天的山東聊城)。

十二月,朱棣乘勝追擊,急攻心切,犯了冒進的大錯,東昌之戰,朱棣精銳幾乎損失殆盡,大將張玉為了營救陷入重圍的朱棣,壯烈犧牲!

將星隕落!張玉是朱棣親自招降的蒙古武將,一直追隨在朱棣身邊,忠心耿耿,並且幫助朱棣招降了更多的蒙古軍隊,在靖難軍中,張玉是類似定海神針般的人物,張玉之於朱棣,就好像以前常遇春之於洪武帝朱元璋。

大敗而歸,還痛失愛將,朱棣遭遇了起兵以來最大的挫敗,率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