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節,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們都很高興,所以就笑了。”
永安郡主說道:“還有皇爺爺,我五歲離京,已經不記得皇爺爺的模樣啦。”
身材比哥哥還要高大的朱高煦擦著懷裡的長/槍,瞥了一眼馬車外面的路人,“南方人身材普遍比北方人矮小,哼,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小崽子不知天高地厚!”徐增壽反手一掌拍在朱高煦的後腦勺上,“等到了魏國公府,你和大舅過過招,就知道厲害了。”
第二代魏國公徐輝祖,是大明倖存的、最負盛名的大將軍。
朱高煦笑道:“我最期待見到大舅舅了,聽說大舅舅最像外公徐達。我經常在茶館裡聽說書人講外公殺敵的故事,比過五關斬六將的關雲長還厲害呢!”
徐增壽心頭一涼,差點當場哭出來,“那我呢?你們要過河拆橋,拋棄二舅了嗎?”
永安郡主嘴甜,忙攬過徐增壽的肩膀,“我們最佩服外公、最期待見大舅舅,不過最喜歡的始終都是二舅你啊!”
徐增壽破涕為笑,“這還差不多。”
十六年是徐增壽哄外甥,十六年後是外甥們哄他。
燕王府的人到齊了,周王府也從河南開封趕來,周王夫妻來燕王府做客,以前並肩作戰的妯娌相見,卻再也沒有以前的親近融洽。
馮氏孃家破敗了,一身傲骨還在,在徐妙儀面前不顯忐忑,也不露怯,兩人客客氣氣話著家常,好像朱守謙死於非命的事情不復存在。
書房裡朱橚和朱棣隔了十六年再次重逢,各種親密感嘆自不必說。朱橚對四哥心懷愧疚,“是我疏忽了馮氏,沒有覺察她寫信給四嫂,釀成大禍。”
朱棣卻說道:“你不要怪周王妃,將心比心,弟弟馮誠之於周王妃,就像朱守謙之於妙儀,兄妹姐弟情深,不亞於夫妻情分。”
朱橚說道:“可是你和四嫂差點喪命。”
朱棣指著自己,“這不還好好的嗎?你岳父雖然賜死,馮家也敗了,但是軍中依然有不少人敬佩你岳父,這次馮誠出獄,發配邊關,暗地裡得了不少人的照顧。總之你和周王妃好好過日子,將來的周王府才能穩得住,夫妻一體,可不只是說說而已。”
作者有話要說: 朱橚是個技術宅男,不通人情,不懂權術,被哥哥保護的太好了。
第一更送上
第二更在七點
第三更嘛,大家加油留評
☆、第275章 如夢方醒
朱棣知道弟弟朱橚對政事一竅不通,弟妹馮氏倒是個明白人,只是政治是冰冷殘酷的,何況凡人皆有私心,馮氏為了救弟弟馮誠的性命,將燕王府置於危險之中,朱棣若說一點不惱,也是假的。
但如今這個局面,東宮暗箭不斷,藩王之間千萬不能起內訌,被東宮找到削藩的把柄,連保護自己的力量都沒有了。
朱橚遠在開封,妻子馮氏才是他最近也是最有能力的盟友,畢竟一旦朱橚有事,身為周王妃的馮氏也絕對沒有什麼好結果。情感上夫妻不能一心,那隻能用利益捆綁在一起。
夫妻可以不是愛人,但至少是盟友、若反目成仇,只能兩敗俱傷了。
當然,朱橚根本想不了那麼多,他只是照著四哥說的去做,四哥從來不會錯。
於是周王夫婦從燕王府回家後,似乎又重歸於好。
朱棣和妙儀親自送周王夫妻到二門,兩人攜手而歸,徐妙儀感嘆道:“馬皇后好眼光,給五弟挑了一個好媳婦。”
朱棣問道:“你不怪她?”
徐妙儀說道:“正因為她的信,我才有機會見表哥最後一面,沒有留下終身遺憾,為何要怪她?馮氏她……也是個可憐人啊,只可惜五弟的心早就給了別人,兩人永遠無法交心。”
朱棣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