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節,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善長大喜,“謝主隆恩!”

朱元璋說道:“朕終年忙於國事,想看看大明萬里山河尚且不能。你就是朕的眼睛,幫朕看看山水,寫寫遊記,再潑墨畫上幾筆。”

李善長欣然答應,頓了頓,說道:“微臣告老,一切都安排妥當了,唯有一事,微臣想了許久,即使冒著離間天家骨肉的罪名,還是要稟明皇上。”

朱元璋立刻冷了臉,“又是朕‘法古建邦’,厚封藩王的事情吧?你不用說了,朕意已決。這是朕的江山,朕把兒子們分封各地,兄弟一起鎮守山河,有何不妥。”

李善長說道:“微臣說的並非是‘法古建邦’。皇上,說起來此事也算是皇族的家務事,據刑部密報,前年火藥廠庫房失火一案,裡頭另有乾坤,看管庫房的是朱文正舊部,那人監守自盜,將庫房火器偷運到了自家田莊,而此人和靖江王朱守謙一直暗中聯絡——”

洪武帝大聲呵斥,打斷道:“此等謀逆大案,你為何不報?”

李善長說道:“就在微臣想要人贓並獲時,燕王的人突然裝作佃農,混入田莊,第二天田莊的火器全都神秘消失了……”

作者有話要說: 李善長也有殺手鐧的。

今天檢查了三遍釋出時間,確定沒有再像昨天那樣腦抽設錯2916年。

要等真到這一年才釋出,舟恐怕要留下遺書,要我兒子的第n代後人在2916年10月23日19點這天給諸位燒紙了。

☆、第208章 再戰之力

憤怒震驚到了極點,洪武帝卻平靜下來了,猶如一鍋熱水燒開沸騰,反而沒有漸漸升溫時的轟鳴聲響。

太巧了,李善長辭官的時機太巧了,就連捅破朱守謙謀逆大案的時機都像是對著西洋鍾似的。燕王剛剛指認他製造謝再興冤案、刺殺親王,他就立刻暗示燕王和靖江王聯手圖謀不軌。

多年君臣,李善長對洪武帝的脾氣的甚是瞭解,這種死寂般的平靜,背後醞釀的是暴風驟雨。

李善長神思敏捷,立刻話鋒一轉,勸慰道:“微臣是看著靖江王這孩子長大的,也當過他的老師,他秉性單純,是個勤奮好學的孩子,對皇上皇后也十分孝順。可能成年後出宮建府單住,被那些居心叵測生父的舊部纏上了,說了些蠱惑人心之詞,顛倒黑白,靖江王年少無知,一時走錯了路。”

朱守謙是徐妙儀的親表弟,身上流著一半謝家人的血脈,早在徐妙儀重返京城的那一天開始,李善長就防患未然,派出眼線跟著朱守謙了,找到了朱守謙致命的把柄,一直悄悄握在手裡,當做對付徐妙儀的殺手鐧,預備著將來保命用的。

現在圖窮匕見,撕開了所有的偽裝,該丟擲來牽制徐妙儀了。

揭露這個謀逆大案,砍掉徐妙儀兩大臂膀——靖江王和燕王,一箭雙鵰。李善長世故圓滑,滴水不漏,既能達成目的,又儘可能的把自己摘出來——如同他對於謝再興和朱文正翁婿一樣。

李善長又說道:“以微臣看,燕王應該覺察到了靖江王的意圖,念及叔侄一場,骨肉親情,所以沒稟告給皇上知曉,暗地說服了靖江王銷燬火器,回頭是岸。求皇上莫要怪罪燕王,他也是逼不得已才隱瞞皇上的。”

若是尋常政客,可能會乘著機會落井下石,將燕王也一併捲入謀逆大案。但是老狐狸李善長能夠準確的拿捏住分寸,深知過猶不及的道理:朱元璋頂住朝野內外的壓力,一定要搞什麼“法古建邦”,是因為他最信任的始終都是兒子們!

在這個時候說燕王要和靖江王聯手殺父謀反,多疑的朱元璋不僅不會相信,反而會對李善長更加起疑心。

李善長揭穿此事後,朱棣和徐妙儀即使將來有了證據,再出面指認他是兇手,朱元璋也不會相信他們了,覺得他們是在報復李善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