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節,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事參謀,大明建國之後,劉辰成了刑部左侍郎,掌管律法,是掌握實權的文臣,因此徐妙儀對他也略有所聞。

原來最熟悉當年案情來龍去脈的是劉辰!

根據劉辰的記載,外祖父謝再興當年是朱元璋得力猛將,掌握軍政大權,在大小戰役中屢建奇功。當時朱元璋手下最精銳的一支軍隊叫做長/槍軍,類似現在神機營,而謝再興就是長/槍軍的統領,經常率領著長/槍軍在戰鬥中力挽狂瀾,可見朱元璋對謝再興的信任。

一切的變故,發生在至正二十三年。

那一年,是朱元璋人生最為艱難的一年,他在鄱陽湖和南昌陳友諒決一死戰,前方戰局慘烈,後方卻屢屢傳來各種動盪不安的訊息。

首先是手下大將蔣英、劉震叛變,殺了守將胡大海及郎中王愷,佔領了金華城。隨後現在的曹國公李文忠和謝再興聯手,奪回了金華城,人困馬乏之計,張士誠的弟弟張士信乘著蔣英叛亂,在謝再興立足未穩之時,率領了十萬精兵攻打金華城!

金華城是江南咽喉之地,也是兵家必爭之地,一旦金華失守,在鄱陽湖和陳友諒決一死戰的朱元璋必然面臨腹背受敵的絕境!

張士信十萬士兵圍城,而謝再興的同伴李文忠已經領兵去支援朱元璋去了,金華城防守空虛,黑雲壓城城欲摧。

金華告急!

關鍵時刻,守城的謝再興顯示了他非凡的軍事才能,派遣明海翼元帥李子實、總管甘汝珏在諸全城外設伏,自己則引兵從南門出戰。當戰鬥到了最激烈的時候,伏兵突然四起,大敗張士信。

張士信一擊不成,再次整理軍隊捲土重來。而李文忠派來的援軍由大將胡德濟急行而來,終於趕到了。謝再興和援軍裡應外合,半夜開啟城門,反守為攻,開始夜間突襲,張士信大敗,十萬軍隊幾乎全軍覆滅。

金華保衛戰是經典的以少勝多之戰,外祖父謝再興的名聲頓時空前絕後的響亮,終於保衛了金華城,朱元璋大喜,對謝再興多有賞賜。

可就在謝再興聲望如日中天之時,他卻謀反了。而且是在朱元璋人生遭遇最大的危機的時刻:陳龍諒部將張定邊攻下了饒州。

張士誠部將將呂珍攻克安豐,並殺死劉福通,活捉朱元璋的同知樞密院事廖永安。

陳友諒也大舉圍攻洪都城,而守衛洪都城的正是表哥朱守謙的父親、朱元璋的父親朱文正!當時陳友諒率軍三十萬,朱文正守城的軍隊五萬不到,洪都危機!

朱元璋派遺邵榮攻湖州,胡大海攻紹興,常遇春攻杭州,這三地都是久攻不下,陷入僵局,但又不能退兵支援。

此時的朱元璋,說他是四面楚歌都不過分。可就在這種危機時刻,外祖父叛變了,他投靠了蘇州張士誠,反過來帶領著張士誠的軍隊,在義烏攻打昔日的同袍、也就是現在的曹國公李文忠。

然後外祖父當然是敗了,一敗塗地,被李文忠虐的很慘;隨後外祖父又領著張士誠的軍隊攻打全新城,當然又是丟盔卸甲的慘敗。

彷彿就在外祖父背叛的那一刻,他的名將風範、他的運氣、他的文韜武略全部消失了,成為了屢戰屢敗的廢物。

☆、第93章 舊案迷局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元璋在興起之初,就是靠著這九字真言,而金華城就是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金華有千里沃野,民富兵強,人傑地靈,宋謙和劉基等名士就是在金華城成為朱元璋的座上賓。

外祖父謝再興攻下了這座城市、誓死保衛這座城市,是朱元璋大後方定海神針般的人物。

可為何他在最輝煌的兩次金華保衛戰後,會背叛朱元璋呢?

徐妙儀是謝再興的親外孫女,因此在看劉辰用平淡的語氣陳述事件經過的時候代入了自己的立場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