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4節,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挽回。朱棣心疼弟弟以後難做人,徑直去了奉先殿,想要勸父皇改變主意,放下賜婚的想法。

在奉先殿門口,一個青年男子狂奔而來,幾乎和同樣急行的朱棣撞在一起。

“三哥。”朱棣止步,點點頭。此人朱袍玉冠,相貌和秦王相似,但是比秦王更加俊俏帥氣,有一種文人雅士的風流態度。

正是三皇子晉王朱,秦王的親弟弟。

“四弟,你來的正好!”晉王朱連忙拉著朱棣的手,說道:“和我一起去找父皇求情,二哥心中的秦王妃是誰,這宮裡誰不清楚?正是那個刁蠻丫頭鄧銘。可父皇非要把那個北元郡主塞給他——即便要和北元聯姻,當個側妃足矣,何必佔著正妃的位置?簡直是亂點鴛鴦譜啊。”

朱棣說道:“她親哥哥是河南王王保保,父皇曾經說過,北元令他最忌憚之人不是黃金家族,而是丞相王保保。所以王音奴身份之尊貴,絕非尋常的北元郡主可比,父皇不可能讓她屈居側妃的位置。”

“對啊,父皇正在和北元和談,拉攏王保保,如果讓王音奴當側妃妾室,就會激怒王保保,得不償失。”朱一拍腦袋,說道:“瞧我也是急壞了,沒想那麼多,幸虧你提醒,要不然被父皇抽一頓鞭子,更無法幫到二哥……”

兩人邊走邊談,這對同父異母兄弟平時愛好迥異,沒有什麼交情。朱棣喜武,結交的基本是武將,談的是兵法行軍佈陣;晉王朱和太子朱標一樣,都天性喜文厭武,在文人堆裡打滾,師從吳中四傑的大學士宋濂,喜歡吟誦詩歌,做錦繡文章。

不過今日他們的目的相同:那就是阻止這場亂點鴛鴦譜的賜婚。

朱棣低聲道:“待會見了父皇,千萬不要提二哥和鄧銘,還有五弟和王音奴的□□,這事父皇心裡明鏡似的,他既然明知如此,還提出賜婚,肯定是覺得美色誤人,迷惑心智,故意將他們拆散。”

“四弟說的極是。”朱點點頭,說道:“在父皇眼裡,男女之情猶如洪水猛獸般,他經常在大本堂教導我們,男人應當胸懷寬廣,將來建功立業,定國安邦,莫要耽於情愛美色……”

今日是除夕,連乞丐都要過個年,更不用說大明第一家族了,在這一天儘量保持喜慶和睦的氣氛,別動不動打罵孩子。

所以洪武帝聽完兩個兒子的勸諫,先深吸了一口氣。若是平時,早就抽一頓鞭子,先打服了,而後再說服,這一次難得心平氣和的解釋道:“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名,媒妁之言,哪有自己挑挑揀揀的道理?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北元郡主身份高貴,品貌絕佳,論門第、論人品相貌,都是相配的。朕給他們兩人賜婚,難道還委屈了他?這小兔崽子不知好歹!就讓他跪去!”

洪武帝出身鳳陽鄉下貧苦農民家庭,至今都改不了一些口頭粗話,有時候連聖旨都帶著“日你母”等不堪入目之語,也不想想自己貴為真龍天子,怎麼可能生出“小兔崽子”來。

朱棣勸道:“父皇,兒臣知道您是為了二哥好。只是父皇也說了,‘婚姻大事,父母之命’,總要父母長輩都同意,這門婚姻方能合情合理。而如今北元郡主在大明做客,她爹孃早就去世了,父死從兄,她大哥王保保遠在北元,並不知道父皇想要結兒女親家的意思,這門婚姻有點名不正,言不順。”

“兒臣以為,賜婚之事先緩一緩,等父皇派出使節和聘禮,去北元王保保那裡提親,王保保點頭了,大家皆大歡喜。”

目前父皇在氣頭上,而按照父皇固執暴躁的脾氣,若一味勸阻,反而會適得其反,朱棣的計劃是先拖一拖,然後設法在使節、聘禮和王保保那裡做文章,設計將提親之事攪合黃了。

朱元璋卻說道:“對啊,女子父死從兄,北元郡主有兩個親哥哥,一個是王保保,還有一個是王金剛,王金剛已經歸順大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