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節,大明徐後傳,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成員還要向諸位新藩王道賀,冗長的儀式要持續一整天。
東宮太子妃常氏還沒出月子,就沒有參加今日的冊封典禮,但是洪武帝“法古建邦”的訊息還是傳到了東宮。
太子妃常氏生產時吃了不少苦頭,一直臥床休養,訊息傳來時,二兒子水生剛剛吃飽酣睡,放在了常氏枕邊。
常氏對著新生兒,左看右看,怎麼都看不夠,水生八月早產而生,比一般的嬰兒瘦小,不過短短半個多月,就像發麵饅頭似的長開了,褪去了紅皺,在大紅襁褓的映襯下顯得白胖可愛。
鬼門關裡走一遭,終究這一世的富貴還沒享完,閻王爺不敢收她,常氏劫後餘生,有子萬事足,西宮偏殿那位呂側妃折騰出一些事來添堵,也入不了她的眼。
常氏對親妹妹常槿說道:“槿兒你看,水生的輪廓還真隨了三弟常森,我記得常森小時候就是這副模樣,不過他的鼻子長的像太子,你看是不是。”
常槿抱著一卷史書,坐在床邊若有所思。常氏嬌嗔道:“妹子,想什麼呢?那麼入神。”
常槿面有憂色,說道:“姐姐,皇上要法古建邦了,從今日給諸王的封號來看,大明的九個重要邊塞,都是藩王帶兵鎮守,比如四皇子封了燕王,將來世代都要鎮守在北平。將來太子……”
常槿憂心忡忡的看著太子妃,“姐姐,這些藩王和太子都不是同母的,萬一生有異心,豈不是要重演一次七國之亂?”
屋子裡姐妹倆說體己話,倒也不用避諱太多。
常氏嘆道:“其實皇上有這個想法不是一天兩天了,時常為了這個問題和太傅和宰相們爭論不休。只是沒想到皇上頂著幾乎所有人的反對,固執己見,很快定下了法古建邦。”
“如今木已成舟,聖旨都下了,我們婦道人家,再憂心也無力改變結果。妹妹,不要亂了分寸,靜觀其變就是。”
常槿不可思議的看著太子妃,“姐姐,你真坐得住?”
常氏月子調理的極好,乾瘦的臉龐很快紅潤了,黑色妊娠斑也慢慢消失,不再是以前的黃臉婆的模樣。
“坐不坐的住,能夠改變皇上的想法嗎?”常氏說道:“其實這兩次北伐,這些成年的皇子們,除了痴迷醫術的五皇子朱橚外,個個都顯示出了作戰的才能,四皇子朱棣尤為出眾,連魏國公都贊他有父皇當年的強者之風,此次獲封燕王,鎮守最險要的北平,便可見父皇對他的期望。所以父皇有這個打算也理所當然。”
“在我們老家鳳陽鄉下,無論窮家富家,都是長子分大頭,以守護祭祀香火,其餘兄弟家產均分,大到一畝地,小到一塊抹布也要分均勻了。否則鄉里鄰居會恥笑的,說這家家風不正,當老子的偏心。更不能所有財物都歸老大,讓其餘幾個小的端著空飯碗。”
常槿聽的目瞪口呆,“這……這根本不是一回事啊!我大明王朝豈能用區區一個鳳陽鄉下之地來比喻的。”
常氏比太子還要年長几歲,小時候跟著母親顛沛流離,戰亂時和父親常遇春走散,食不果腹時,母親甚至抱著她沿街乞討過,深知底層鄉下人的想法。
以己度人,常氏反倒最明白公公洪武帝心中對分封諸子為藩王最質樸、也是最固執的想法,這種安排是洪武帝從鳳陽鄉下某個破舊的農宅裡出生時,就融入到骨子裡預設的規則!
哪怕他追隨明王揭竿而起,參加紅巾軍;哪怕他身為雄霸一方的紅巾軍首領;哪怕他成為一國之君,創立千秋功績,他遵循的也是這個樸素的規則:兒子是最親的,也是最值得信賴的。
常氏說道:“在皇上眼裡,江山和田地沒什麼區別,都是姓朱的,他把江山分割開來,讓他的兒子們世代鎮守在那裡,永享富貴,也永遠承擔守護那片國土的責任,有何不可?那些外人憑什麼指指點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