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先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1章 涿縣攻防戰(四),三國:我為黃巾續命,黑眼圈先森,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涿縣南側,張昊軍軍陣。
張合抬著手,望向涿縣城牆,由於很多牆垛被砸塌,導致城外的人能清楚的看到城牆上的廝殺,
在看到越來越多的張昊軍湧上城牆並且佔據著一席之地時,張合也不由的點了點頭。
“看樣子,這涿縣,今日就能拿下。”一旁的王凌開口道。
王凌作為講武二期的畢業生,跟隨張合之後,履歷軍功,訓練出來的八百先登死士也成為了張合部的一張王牌,
按理來說,憑藉王凌在軍中的資歷和能力,應該做個牙將,再不濟,做個裨將也是綽綽有餘的。
要知道郝昭,一個講武五期的畢業生,如今也已經是裨將了,縱使打了不少場硬仗,立下的軍功也很多,但畢竟比王凌晚了三四年入伍。
就算王凌立下的軍功沒有郝昭多,打的仗也沒有郝昭有分量,但也不至於到現在為止,王凌還是一個偏將。
其實張合多次為王凌申請擢升,但都被上面給壓下來了,至於上面是誰,自然就是晉國公張昊了。
其實張昊也不想刻意打壓誰,主要是每年的晉升名單都會先由內衛府軍紀司做校對,
首先是對所提報的將領進行評審,譬如過去一年中有沒有違反軍紀,表現如何,治軍如何,立下了哪些功勞等等;
在評審透過後,還有一個政審,就是該將領的政治背景。
關於政審也有相對應的擇優標準,寒門出身的優先提拔,其次是冀州、青州、幷州等地計程車族出身然後依次是其他州郡,具體的根據各州郡歸附順序來定;
最後便是看該將領的家裡,有沒有在朝廷做官的,哪一個派系的官員。
而王凌,
在評審這一塊兒沒得說,唯獨就卡在了政審上,
只因為王凌是王允的侄子,就這一條,便會被軍紀司備註在名單中。
當張昊在批示擢升名單時,在看到王凌的家庭背景和沒有太突出的功績時,便會下意識的劃掉。
其實這也怪不到張昊的頭上,
只因為張昊的地盤越來越大,打仗的頻率太高,每年報上來的晉升名單,就有一兩百號人。
若是全都應允下來,那每年得增加多少個將軍,中等級別的軍官,從高到低是副將、牙將、裨將、偏將;
一個最低階別的將領,偏將,就能掌握一支小部隊去進行軍事行動,下面帶倆校尉,三四千人差不多了。
若中等級別的軍官增多了,就會造成一個結果,那就是管理層太多,執行的人少;
在保證正常且合理的軍事體系下,就不得不讓一部分軍官成為不掌兵權的閒職,閒職對於眼下的晉國公府來說,就相當於一筆額外的開支。
說句通俗點的話,就是哪有初創型公司燒錢養閒人的。
所以,
內衛府軍紀司在校對擢升名單時,往往會刷下一半的人,剩下的這一半人裡,還得照顧一些人情世故,比如冀州系、青州系、黃巾系、講武系等等。
隨著地盤越來越大,這些山頭也會逐漸的增多,就比如同樣的一個冀州系裡,也會有多個山頭,譬如沮授和張合的講武系;
沮授、田豐、周倉、張燕、高覽等人的黃巾系;
同時,黃巾系裡,也會分更多的小山頭,譬如沮授、田豐、周倉、張燕的冀州系,高覽、太史慈等人的青州系。
一個個大山頭下還有很多個小山頭,對於張昊來說,他只需要去平衡這一個個的大山頭,至於下面的那些小山頭,則由內衛府軍紀司來平衡。
也正是如此,王凌的晉升就這麼在各個山頭的權衡利弊之下,被耽擱了下來。
對此,王凌是知道的,但王凌並沒有絲毫的怨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