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9章 免稅封建王朝的巔峰突破,人在南宋,我與蒙古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姓生活相當艱難。

兩宋夏稅通常收錢、絹、布等,名目也繁多,有丁鹽錢、丁絹等各種人頭稅。

‘一丁之稅,人輸絹七尺’,丁代表成年男子,就是家裡有個成年男子,一年就要上稅七尺絹。

宋朝絹價起浮不止,目前趙與芮寶慶年間大致在兩貫左右。

一匹絹是42尺。

按這來算,夏稅七尺絹,價值三百三十三文錢,因為三口之家,只有一個成年丁,所以夏稅丁絹錢要交三百三十文錢。

如果家裡有兩個丁,即兩個成年男子,就要交六百多文。

另外還有丁鹽錢,大概一丁一百六十文,兩個丁就是三百多文。

所以夏稅七七八八算起來,再加上剛才趙與芮說過的亂七八糟稅都算進去,老百姓的負擔相當之重。

之前有人說古代家裡普通百姓二十畝田也未必能活,不是糧食不夠,是稅太重,只能賣糧湊錢。

若遇到天災,甚至要賣兒賣女來湊錢的地步。

現在夏秋稅全免,田少的老百姓是相當受益,也非常振奮,民間到時肯定是一片叫好之聲。

這極大的減輕了底層田少百姓的負擔,真正做到了為民減賦。

兩宋也有很多好皇帝,最有名的就是仁宗,號稱愛民如子。

但真正做到為民減賦的,也只有現在的趙與芮。

趙與芮第一個政策說完,現場再次譁然,李宗勉和魏了翁兩人站了起來。

接著李皇等人也陸續站起來。

其他人莫名其妙,但很快大夥反應過來,紛紛站起身。

李魏兩人整了整衣服,帶頭走到皇帝身前。

撲通,重重跪下。

“臣替天下萬民,叩謝陛下,陛下仁心愛民,真乃千古明君,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宗勉先說,接著其他所有人紛紛跪下,高聲齊唱。

趙與芮都看到李宗勉和魏了翁兩人眼睛都紅了。

這兩人也是真心為百姓著想的,被皇帝減賦的政策給深深打動。

兩人其實很早就想向皇帝提議減賦,但朝廷每年開支都是負數,也不敢提。

這次皇帝主動提出來,絕對會成為兩宋歷史上最震憾改革之一。

他們這些臣工們有幸活在這個時代,並和皇帝共事,同樣都會留芳千古。

至於朝廷以後的糧賦會不會夠用,他們相信以皇帝手段,肯定沒什麼問題,皇帝沒有把握,不會做這件事。

這兩人是相當信任皇帝的能力。

“哈哈哈,伱們兩人,終於知道朕是千古明君了。”趙與芮洋洋得意,上前扶他們起來。

之前朝中只有梁成大,和趙汝述這兩個大奸臣,天天在叫趙與芮是千古明君,其他大臣都叫不出口。

畢竟李魏他們還是要臉的,不像趙梁兩人不要臉。

李魏等人聽到,都是苦笑。

皇帝讓他們繼續坐好,又道,下面還要繼續改。

後面是戶人均三畝到十畝的,夏稅減免,秋稅畝五升。(另外,凡遇災年欠收失收,畝產量在一石以下者,免稅。)

各封建皇朝在徵農業稅時,向來是一刀切,不管天氣災難,設了個數額,到時就要徵收。

如果因天災失收欠收,通常就要逼的老百姓賣兒賣女賣家賣田來償還,更容易激起民變。

趙與芮肯定不能這麼幹,所以設定了其他的條件,只要當地制置使司和朝廷兩方面認定某地域遇災年,欠收失收,且畝產在一石以下,就可以免稅。

而且他還同樣減免了夏稅,這條稅法對家中小有田產,幾十畝,人口又比較多的也很友善,夏稅免了,秋稅又少,才徵五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