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8章 蒙兄宋弟,定州議和,人在南宋,我與蒙古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談,馬上德州也要沒了。

德州在明朝是山東都司駐地,可見明朝看來這裡比濟南還重要。

這邊是插入河北的橋頭堡,能守住當然最好。

宋軍故意打這裡,也是有逼和之意。

此時蒙古在西夏到處被宋軍攻破城池,兵力明顯不足,河北和陝西又佔不到好處,窩闊臺終於決定儘快議和。

元貞元年七月中旬,蒙宋第二次議和在中興府開始。

雙方經過數天的協商和爭論,終於達成一致。

按孟珙第一次畫的線,南北分,但線條略側斜向東面。

即把西夏對角線,從西往東劃,保證了黑水城,和斡羅孩城進西夏的重城還在蒙古人手上。

另有兀剌孩城、定州、夏州、銀州、龍州、洪州、鹽州屬蒙古,其他都屬於宋人。

雙方的面積從地圖上看差不多,甚至蒙古那帶還略大點。

但重要的城州,大量的州和人口,基本都在宋人這邊,宋人約佔了人口了七成左右。

而最重要的養馬地區,全在宋人這邊。

西夏的劃分,基本按黃河來,最後往東是以黃河分支,從鹽州和博樂城之間劃開。

雙方在議和中約定,五年之內不得動兵。

蒙古那邊主要是想等西征回來,帶回大量的僕從軍,從而在兵力上,對宋軍造成壓制。

雙方以定州為交易所在,可以互通有無。

宋廷每年必須向蒙古交易五十萬斤白糖,數萬匹絲帛、茶葉、精鹽等各種物資。

蒙古每年向宋廷交易十萬匹戰馬。(此時明顯宋人已經得到西夏養馬地,蒙古卻開始向宋人賣馬,但孟珙還是接受了。)蒙古從西征中搶掠到的各種特產,物資,甚至美人,奴隸也願意向宋人交易。

另外蒙古要求宋人每年向蒙古歲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這是向宋遼澶淵之盟學習,以蒙為兄,以宋為弟。

趙與芮居然同意了,趙與芮還致信窩闊臺,稱其為兄,自稱為弟,宋蒙以後,結兄弟之盟,和睦相處,並說希望能和宋遼“澶淵之盟”那樣,今後兩百年裡,相安無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

當年遼宋“澶淵之盟後,兩國一百多年沒有大規模戰事,並且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遼朝邊地發生饑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訊息傳來,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遼朝每次派遣使者出使宋朝,宋朝也會給遼使贈送大量禮物。

趙與芮這番話,一度讓窩闊臺都感覺到宋人滿滿議和的誠意。

八月,議和的最終決定到了官山,窩闊臺召集各貴族,宣讀了宋人的議和書。

“趙與芮說,與我大蒙古並無血海深仇,又無靖康之恥,願學宋遼,百年議和,兄弟相好--”

窩闊臺話音未落,四周已經是一片罵聲。

宋軍以前在戰場上,對蒙軍毫不留情,殘忍毒辣,又在察合臺領地到處屠殺,使牧民死傷無數,現在說這種場面話。

但罵歸罵,眼下這局面,在拔都強烈要求西征的情況下,大蒙古兵力不足,只能接受議和。

而且宋廷很有誠意,明明都算佔據優勢,願意稱弟結盟,每年給歲幣。

罵過之後,有人叫道,等西征回來,當集合百萬大軍,一舉攻滅宋國。

也有人叫道,不是說好五年不戰的嗎?

馬上有大片反對之聲,這種議和你還當真,西征完就去幹宋人。

現場比較喧鬧,但大部份人還是認同議和的,雖然蒙古被逼丟了西夏大部,但宋軍給了歲幣,大汗窩闊臺還是比較有臉的。

宋人還答應以後交易大量白糖,這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曹賊也太捲了

夏耕煙

雲王

南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