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8章 路省之分,人在南宋,我與蒙古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會支援迎合,再加上李宗勉那派,趙與芮想辦的事,只要提個頭,都不需要以皇帝的身份去壓制,基本都能在內閣透過。

“路的話,路一級的主要官員和以前差不多。”

“但是改省的話,相關官員的稱呼可能要換,還要新增新的品級。”

趙與芮說完,轉頭示意吏部尚書李皇解釋下。

吏部尚書李皇以前是刑部尚書,幹了五年後,於寶慶六年和戶部尚書杜範換了。

現在元貞二年,又換成吏部尚書。

這些尚書和內閣成員裡,除了工部尚書徐元是工匠出身,比較專業,一直沒換,其他各部基本全都輪換過。

李皇道路的話,主官以前一樣不變是制置使和副使,下面還是各司郎中,這是寶慶二年趙與芮登基第二年的改制,路一級有十個司,相當於後世省裡面的十個廳,前面所說的沿海制置使,沿江制置使,包括以前的鹽科鑄錢什麼都組合到這十司裡了,這讓當時的制置使權力大增。

當然,當年的制置使眼前的內閣有好多人幹過,都是趙與芮的心腹。

這次要再加一個司,叫朝資司,這個司對應朝廷中樞的海貿部(現尚書為秦卓)。

所以如果還叫路的話,其餘不變,只是多了個朝資司,其功能是管理下面的廠。

以前朝廷在下面有各種廠,像船廠什麼歸工部,鹽場,礦場等以前是歸商稅部。

白糖廠、絲帛、陶瓷等進出口業務歸海貿部。

朝資司成立後,歸屬海貿部直接管理,地方制置使算是雙重管理部門,但主要還是海貿部。

一般正職由朝廷確定,副職可以由地方推薦擔任。

鄭清之聽到這裡又問:“朝資司主要幹什麼的?”

“除了船廠還屬於工部,其他的廠(場),包括白糖廠都劃歸朝資司。”秦卓道。

因為朝資司對應海貿部,其實就是劃歸海貿部。

大夥不由看了眼秦卓,這秦卓的海貿部權力又大了,管的全是賺錢的。

其實就相當於把後世的朝廷企業都劃到一塊。

朝廷當然也是支援民間商人的,但對於帝國的擴張來說,朝廷能賺錢是第一要素,不然他支付不起龐大帝國的開支,所以做大大宋朝的朝廷企業也很重要。

當然了,他不能讓下面的人把什麼七大八姑八大姨那種全塞進朝資司裡,弄的人員臃腫,每年還虧損。

以後朝資司的各廠,都是優先從退役軍士裡選補員工,當然也可以世襲。

軍士為們帝國擴張付出,這種優待是正常的。

但世襲只能一個直系親人(即兒子女兒那種),沒有直系親人的才可以是旁系。

這是防止有些人把七八姑八大姨,一家子親戚從都弄到朝資司裡。

而且同一個家族裡,世襲只能三代,超過三代,你們家必須還得有人去當兵,然後回來接著世襲三代。

當然了,朝廷以後五十抽一,每五十戶抽一戶,如果抽到了,你也沒話說,先當兵再回來世襲朝資司。

這朝資司在現在這時代還算比較複雜,李皇解說了半天,大夥似懂非懂。

但大部份明白了一件事,以後大宋朝的這些廠(場)裡的人,都是朝廷養著,且可以世襲。

當然,趙與芮登基之初,重要的國企也是朝廷養著的,所有的礦場也是。

唯一的不同就是以後可以世襲了,工人們的後代還是工人。

這時趙與芮開口說話了:“為防各工廠(礦場)中相關人員的無序擴張。”

“多少產量,確定多少人數。”

“產量利潤不變的情況下,工人數不能增加。”

“產量利潤減少,還會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在唐朝直播破案

清九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