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自己人也騙?
明鏡要高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5章 自己人也騙?,人在南宋,我與蒙古爭天下,明鏡要高懸,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集合當地所有工匠,徵為國有,在各州設匠作局,打造兵備,加固城防。”
趙與芮這波攻取中原,查抄所有地主,就能讓大宋朝進帳數千萬貫,等打下南京等地,再查抄下,整個金國的地主被趙與芮抄完,最少能得上億。
至於抄到的糧田更是近千萬畝計,其他財富不計其數,絕對是大發一筆。
趙與芮這是比蒙古還狠。
蒙古人進河北、山西還得依靠當地豪強和地主,也沒敢輕易查抄所有富戶。
趙與芮直接查抄,地主一個跑不掉。
“洛陽現在誰駐守?”趙與芮這時問。
“回陛下,是王鑑。”餘玠道。
趙與芮腦海裡立刻閃過王鑑的資料,這人是趙葵舊部,原強勇軍副統制,趙葵在推薦劉整之後,又推薦了王鑑。
趙葵先後向趙與芮推薦了餘玠,呂文德,劉整等軍方大將,這些人在歷史上都留有盛名,所以趙葵眼光還是不錯的。
後來又向趙與芮推薦王鑑,也明說王鑑能力比餘玠他們三個差了點,但在大部分宋軍將領中已經算不錯。
“王鑑沉穩不犯錯,擅守而不擅戰,這是趙制使的防守良將啊。”趙與芮當即讚道。
餘玠和劉整也都笑了,這是趙葵推薦的原話,王鑑這人比較會防守,不怎麼打進攻戰,當年跟著趙葵父親趙範時,駐守淮東某城,敵軍數倍兵力而不能動,防守戰做的相當好。
這人和趙與芮一樣,也喜歡在城頭弄蓆棚來防箭,當然,宋朝的防箭棚沒趙與芮的效果好,現在王鑑都在學用趙與芮的雨棚。
餘玠也是認人用人,以王鑑守洛陽這座重城。
為啥說重城,因為宋軍得到洛陽後,遷居了大量的中原百姓,這城中現在有好幾十萬人,目前在中原除了南京外,是人口最多,生產力最強的大城。
“朕要從兩淮調一百名火炮工匠,你們在洛陽設火器局,徵調當地工匠五百戶加入,全軍事化管理,嚴控進出--”這套標準在建康就做的挺好,建康府也有火器局,為兩淮打造火炮,趙與芮登基數年了,也沒瀉密。
製造火炮最難的是失蠟法和泥鑄法的應用和灌注,趙與芮這邊統一用失蠟法,而失蠟法操作,只需要幾個重要工匠知道就行。
這些工匠現在都是朝廷正式官員,享受高官厚祿,首先基本不可能被收買,其次全家進出都有錦衣衛跟隨,外出也是,更沒機會接近外人。
他們在工廠制模,然到另一個廠區灌注,這個廠區的工人們只負責融煉,每次完成鐵水出爐後,就會被叫走,到另一個鐵爐去幹活。
等成品轉移到另外的地方,給其他工匠打磨和加工,其他工匠根本不知道這種炮是怎麼弄出來的,而且因為趙與芮引導性的在模炮外圍都加了幾層鐵箍模樣,並分成三四段,所以無論是南宋火器局其他工匠,還是蒙古人,都以為宋軍的火炮是打了幾截之後,再連線起來。
更狠的是,趙與芮的每個火器局裡,都有專門打造另一種火炮的工匠。
這些工匠以熟鐵打成鐵片,然後再捲起來,形成火炮,再用三截拼接而起。
完全以類似洪武大炮的鑄造方式在打造,每門炮極為耗時,失蠟法造二十門,這種一門都造不起來,一廠區弄十幾個工匠在打造這種炮,一個月才造一門。
造出的炮基本不用,比如兩淮地區每過三個月,就運幾門炮到臨安就地融化回爐,重新打造。
臨安造來出的,運到兩淮,然後回爐。
這讓大部份工匠們,都認為宋軍造的炮就是用這種方式,每隔幾個月還有一些廢炮被拉回。
趙與芮是不但騙蒙軍,連自己人的工匠也騙。
“中原是需要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