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煙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頁,穿到古代當捕快,清秋煙雨,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也想過,為什麼在皇帝還在襁褓之中,實力最為弱小的時候,燕王都沒能謀得大位。
燕王最後分封,說明其年齡最小,根基並不深,在諸王爺中勢力應該是最弱的。想來他之所以能把持朝政那麼些年,不過是佔了當時人在京城的便利,控制了京畿要害,旁人不敢輕舉妄動罷了。
挾天子以令諸侯,前世的曹操已經幹過。但是曹操有實力,燕王卻未必,否則他後來就不會又去了封地。
然則儘管燕王控制了京畿,天下卻不只他一個王爺。上位者弱,那些距離大位與燕王同樣近的人,誰又不想登得大寶呢?其他分封了的王爺自然不甘拱手將皇位讓人,而且還是一個資歷、實力不如自己,原來在同一級別的人。
如果自己不能上位,保持原狀再圖將來就是最好的選擇。然而燕王控制了京畿,京城又有正統的皇帝在位,堂而皇之謀反,則不是順天承運,不得民心,故而諸王只能私下爭鬥,鞏固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沒有把這種鬥爭擺上明面,這也間接給了小皇帝成長的時間。
燕王大約也會看到直接登位無望,才選擇去了封地發展實力,以圖實力逼宮。正是這樣彼此制約,才造成了大成王朝這二十年來的現狀。
燕王在皇帝年幼之時都未能上位,如今上位的可能性則更小了。和靜縣以前可以說是燕王的地盤,韋京翰能夠到任,說明這裡已經重新落到了皇帝的手中。按照如今皇帝收復失地的勢頭來看,眼下站皇帝才是上策。但事情沒有發生,一切都是未知。前世歷史上,漢朝諸王發起的清君側的戰爭以失敗而告終;然而明朝清君側的戰爭卻成功了。
事情沒有定論之前,一切都是未知。
用前世網路的流行語來說,這是一個見證歷史的時代。楚霄雲真正思考過自己該如何選擇,在他猶豫不決時,想到了前世看到的那個兩撥孩子在兩種軌道上玩耍的故事,頓時豁然開朗。如果說顧青雲與周英的命運是人為製造的一個悲劇,他既然曾唏噓感過,就沒道理同樣製造出一個類似的悲劇。
縣丞一派在和靜縣當政時,的確貪贓枉法,製造了不少冤假錯案。按律該殺的殺,該判的判,但不應該未盡調查,直接定罪。是非對錯,就讓事實來說話好了,他就當一個不做選擇的上帝。
心中有了答案,楚霄雲就那麼回了縣令大人。
韋京翰聽了他的答覆,沒有逼他,只是警告他不要後悔。楚霄雲現在也知道,和靜縣雖然只是一個縣城,卻是一個無論在地理位置、經濟、人口上,都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一個地方。這裡四通八達、九州通衢,有天下第一的首富家族,還有能抵其他地方一個州府的人口。如果這個地方燕王失而復得,實力壯大,萬一有一天挑起戰火,到時候生靈塗炭,百姓流離,他真能不後悔嗎?楚霄雲不知道。但他已經做了選擇,那麼,現在他就要按照自己的選擇走下去,一步也不能出錯。
當然,楚霄雲的內心還是隱隱地希望,事實的真相能讓對方坐實罪名。這樣,既不用製造冤假錯案,也減少生靈塗炭的可能。
楚霄雲回到捕房,俞鶴已經領命離開了縣衙前往雲嶺縣。楚霄雲讓捕快將俞鶴的驗屍記錄拿過來給他過目。發現俞鶴密密麻麻的記錄了好多頁,屍體各種特徵都記錄得很詳細。基於這份記錄,其實已經可以得出一個比較模糊的答案了,俞鶴卻不知為何卻說沒有任何發現?
或許是目前的判斷還不能定論,便道沒有發現?疑罪從無,這是法治的象徵,仵作驗屍是定案的關鍵,更應該謹慎。俞鶴是深得法制精髓,還是有其他原因呢?楚霄雲合上驗屍筆錄,自從顧青雲一案波折反覆,他現在遇事就想得特別多,也不知道是好還是壞。
既然沒有仵作的結論,他也不能隨意定案。閒暇下來,楚霄雲就有了更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