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笛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4節,閒唐,春溪笛曉,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供給官學所需!
土地就是人的根基,只要有學田在,頂死規矩來個專款專用,官學所需的經費既不必另外分撥,也不必擔心被挪作他用!長此以往,何愁文教不興?
不得不說,李元嬰這種舉一反三的能力還是很讓人羨慕的,至少房玄齡看完就覺得自己勉強可以忍受前半截和後半截內容的荼毒,只細細琢磨中間那一段。
想到長孫無忌笑呵呵的模樣,房玄齡覺得不能光自己一個人受難,也堆起笑把信遞給長孫無忌,讓長孫無忌也看看。
長孫無忌只能接過信,一讀開頭,還是熟悉的感覺,還是熟悉的肉麻。他懷著一言難盡的心情往下看,也和房玄齡一樣找到了重點。
長孫無忌抬頭與房玄齡對視一眼,開口道:“我覺得此事可行。”他知道李二陛下重視文治,做夢都想經營出一個文治武興的盛世。設定學田這種可以惠及後世子孫的建議,李二陛下肯定會採納!
李二陛下聽長孫無忌這麼說,又詢問房玄齡的主意。
提出想法很簡單,要把想法執行下去卻不容易,要是讓李元嬰去辦,李元嬰肯定二話不說辦了再說,絕對不會想太多。但是治理天下不是兒戲,在做出一個決定之前得考慮方方面面的影響。
李二陛下時不時會犯渾,自詡“我雖然是皇帝,但是經常包攬文臣武將乾的活”,可總的來說還是清醒的,行事原則之一就是“遇事多問問”。他與房玄齡兩人開了個小會,房玄齡和長孫無忌回去後又各自找人開了個小會,這才把李元嬰提出的學田制度敲定下來。
這時候李元嬰已經走到半路了,一路上他們行走如風,沒人喊累,全都對即將到達的滕州充滿期待。哪怕那裡可能貧瘠落後、可能遠不如長安繁華,但是那是他們可以一展身手的地方!
李元嬰每次紮營,都會按計劃到城裡溜達一圈,考察考察當地的情況,然後派管事和掌廚的留下來開豐泰樓分號。
前些時候李二陛下偷偷勻給李元嬰的鐵礦都分撥給他了,一口口又大又圓的鐵鍋陸續造出來,被李元嬰塞進了就藩車馬隊伍裡頭,沒到一個地方就留一批人和鍋,留下指令讓他們到時候統一開業,第一時間搶佔市場、獨領風騷!
當然,每到一個地方,李元嬰也不忘給李二陛下寫信匯報自己做的事。
李元嬰一向覺得做好事要留名,既然他誠心誠意幫李二陛下籌謀泰山計劃,怎麼能不把自己的努力寫到信裡告訴李二陛下?所以,李元嬰見天兒給李二陛下寫信,殷勤得不得了。
李二陛下收信收得挺愉快,覺得他這么弟真是個好弟弟,多親近他啊!
別人都當他是皇帝,這個不敢和他說、那個不敢和他聊,不是一副表現得剛正不阿就是表現得誠惶誠恐。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是要人哄的,反正李二陛下被李元嬰哄得很高興。
這可苦了房玄齡幾人,若說那設定學田的想法還有點討論性和實用性的話,後面這些信純粹就是想一出是一出的獻媚了,每封信的中心內容都是在表示“皇兄你太好啦我記著你的好所以我也在好好地在為答應你的事努力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