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封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八章 談佛論道,我的身體有問題,一筆封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39章 談佛論道
豫州大佛寺,主體分為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前山,一部分是後山。
前山主要是面對普通民眾,各種祭拜香火許願等等。來往的多是普通人,少部分是武者。
後山屬於豫州大佛寺真正的力量所在,所面對的也是江湖上的武者。在後山待著的的僧人,至少是入境武者。
不入境,不得進入後山。
這並非代表前山沒有武者,前山依舊存在著武僧,可以應對大多數的情況。
具有超凡力量的世界。
即便是一座寺廟,也變得不簡單,不可能完全兼顧著寺廟香火與寺廟武力。
故而,才分為前山與後山。
後山是大佛寺的中堅力量,只要後山存在,就可以開闢無數個前山。前山則屬於對於武道並無興趣,對於江湖毫無瞭解的僧人,方才留在前山。
不只是豫州大佛寺如此,梁州大佛寺、雍州大佛寺,皆是如此。
甚至是說。
大永九州,大多數類似於佛道有著廟宇亭觀存在的勢力,都會進行這樣的一個特殊模式。
既保持著與普通民眾之間的香火情,也保證江湖上的地位。
李凌、張三幾人去的地方自然是後山。
無論是圓覺的身份,還是張三的地位。皆不可能留在前山。
豫州大佛寺主持名為正明,雖非羅漢,可本身也是一名九境武者。再加上‘正’字輩地位極高,屬於圓覺師祖輩,使得正明高僧說得上豫州大佛寺第一人。
當然,這所謂的第一人是在羅漢之下第一人。
羅漢,屬於天人境武者。
天人境武者,在任何一個勢力都是極為特殊的存在,地位遠勝尋常人,就算是九境武者,都遠遠不如。
“張三施主,你我上次見面應當有三十年吧。”
正明方丈是一個圓臉肥身,頗具福相的和尚。年近古稀,臉上卻看不到絲毫的皺紋,紅潤透亮,看似極為的年輕。
他面上始終噙著一抹淡淡的笑容,慈祥和睦,彷如寺廟中供奉的彌勒。
“是啊,有三十年了。”
張三淡淡回應,眼角餘光自然掃過偏殿內的幾人。
正明方丈,慈光堂首座、普度堂首座。至於其他幾個拈花堂、伏魔堂的首座都不在。
能夠成為一寺首座,都屬於人中翹楚,佛法高深之輩,何況是豫州大佛寺的首座。
慈光堂首座、普度堂首座都屬於‘通’字輩的僧人,比起‘正’字輩要小一個輩分,卻比起‘圓’字被要大上一個輩分。
圓覺明面上是慈光堂首座的親傳弟子,可一切的教導是以正明方丈為主。
正明方丈感嘆道:“時光易逝,歲月難流,三十年眨眼而過。貧僧初見張三施主不過是稷下學宮的一名學子,如今卻已經是稷下學宮的教授。”
“但觀氣度,張三施主一如當年,風采不變。”
張三同樣回禮道:“正明方丈也如同當年一般。”
正明方丈簡單敘舊後,便是詢問張三的目的:“不知張三施主這一次到來,有何要事?”
張三笑了笑,道:“這一次來主要是兩件事情。第一件是見圓覺在稷下學宮呆了一段時間,許久不曾回到大佛寺,故而帶他回來看看;第二件便是希望圓覺與清微二人可以談佛論道。”
圓覺、清微二人立即朝著張三望去。
這似乎與張三在上山前說的有些不同。
圓覺、清微兩人分別是大佛寺、大道宗赫赫有名的天才,又一同在稷下學宮中學習,兩者經常見面。
談佛論道之事,偶有發生。
既然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