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13章 信誓旦旦,大唐天下,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氏之禍是大唐歷史上的奇恥大辱,註定要寫進歷史,為後人詬病。而作為這一禍端的始作俑者李隆基,必然會成為後人嘲笑的物件。

人總是有追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普通百姓追求的就是安居樂業,皇帝追求的就是功業與美名。以前的李隆基舉賢任能,勤於政事,勵精圖治,把唐朝打造成夢幻般的王朝,“開元盛世”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座豐碑,他必然會享有美名。

然而,楊氏之禍卻是他人生的汙點,是他的恥辱,會讓他的美名受到玷汙,這不是皇帝所能接受的,更不是一個曾經創造了輝煌功業的有為之君所能接受的。

是以,一想起這事,李隆基心裡極為難受,認為那是奇恥大辱。正是因為如此,李隆基這才一氣之下差點瘋了,還有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好幾天。

眼下他清醒過來了,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洗刷這段恥辱,恢復自己的美名。

楊氏為禍之烈,千古罕見,要恢復美名談何容易。聽了李隆基的問話,群臣個個閉嘴,誰也不敢說話,生怕說錯了話,惹得李隆基不高興,惹禍上身。

群臣束手無策,李隆基不得不把希望寄託在李昌國身上,誰叫李昌國的主意多,多次為他釋疑解惑,就是平定吐蕃這麼困難的事情他也做到了。

李昌國眉頭緊擰著,正在沉思。

“李昌國,你說呢?”李隆基點名了。

“陛下,臣以為此事不必介懷。人非聖賢,孰能無錯?”李昌國不得不打斷思緒,回應李隆基的問話:“楊氏殲佞之人,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做出如此之多傷天害理之人,本陛下之過,是他們自己造孽。”

這是為李隆基開解,為的是照顧他的面子。

給人面子未必是拍馬屁,只是為了後面的話具有更大的效用。

果然,李隆基的緊擰的眉頭有所鬆動,道:“李昌國,你是在為朕開解。可是,你知道嗎?這事對於朕來說,是奇恥大辱。朕自登基以來,舉賢任能,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韓休、王毛仲、楊思勖……這些賢臣良將為朕重用,就從未有過失誤。唯有這楊氏滿門,朕走眼了,是朕瞎了眼,把惡人當好人,把殲賊當忠臣,你說,你說,朕能不丟臉麼?朕這臉丟大了。”

李隆基越說越激動,聲調越來越高,指點著李昌國,幾乎在咆哮,口水亂濺。

“開元盛世”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座豐碑,超過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就在於李隆基舉賢任能,啟用了一大批人才。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韓休、王毛仲、楊思勖這些人物,個個大名鼎鼎,為唐朝立下大功。

姚崇、宋璟二人被稱為唐朝賢相,與房玄齡、杜如晦齊名。楊思勖本是太監,卻精通兵法,是一員良將,為李隆基重用,他平定了梅玄成之亂,為唐朝立下赫赫武功。

正是因為有如此之多的人才,才有著名的“開元盛世”,唐朝才達到巔峰,成為夢紀王朝。李隆基發揮的作用是無與倫比的,無論怎樣讚譽都不為過。

若是沒有安史之亂,李隆基必然會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代聖君。

就是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皇帝,卻是出了楊氏之禍,李隆基哪裡能忍受?一提起這事,李隆基就激動起來。要是沒有楊氏之禍,他到眼下的名聲都是美名,一片讚揚,誰能不激動?

這是真的想彌補,要不然的話,李隆基斷不會如此激動,李昌國看在眼裡,大是欣慰,不慌不忙,道:“陛下若要彌補,臣倒是有一策。”

“哦。何策?快說。”李隆基很是急切,不斷催促。

群臣也是振奮,打量著李昌國,個個一臉的期盼。

“據臣所知,若非陛下,大唐已非大唐,已為韋后所竊;若非陛下,太平公主不會伏誅;若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凡塵如夢

陳小愚

望闕臺

冬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