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72頁,長安不見月,青衣呀,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兵者,詭道也!」
房琯丁點面子不給皇長子留,眉頭一揚,竟硬生生頂了回?去。
「新兵的單兵作戰能力自是遠遠不如朔方軍,但兩軍對?壘猶如對?弈,兵卒皆是棋子,勝敗全看主將如何擺布。廣平王飽讀兵書,就算沒真下過場,不會連這個道理都?不明白罷?」
李俶當場就哽住了。
李儋大怒,提聲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兵是我?大哥親自訓的,他說不行,自然是不行。」
房琯哂笑,看都?不看李俶一眼。
「他說不行,是他不行。」
「……你?!」
李俶自從得了『天下兵馬大元帥』的帽子,就沒被人頂撞過,況且房琯的態度根本不是好好商量,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故意挑釁。
李俶又急又氣,扭臉衝著李璵喊起來。
「聖人!郭子儀確實不可不防——」
啪地一聲,李倓按住了李俶的手臂,微微搖頭。
隨即他繞過李俶走到李璵面前,與房琯肩並著肩,面向李璵單膝跪下。
「新兵訓練時間太短,匆忙上陣,難免重蹈潼關?覆轍。但凡事不可盡論,兒臣以為,房相所言亦有道理,倘若能出奇制勝,新兵未必絕對?落敗。不過,如果將勝利的希望寄託於奇兵詭道,就更要小心?推敲,嚴密安排,不能在三言兩語之間,就拍拍腦袋,定下方略。」
他側過頭,望著房琯。
「對?吧?房相。」
房琯茫然抬起頭,沒領會到他的言外之意。
李倓篤定道,「聖人登基不久,朝廷草創,中樞編制大多空白,譬如兵部尚書一職便?還空置。單以資歷論,郭將軍以武舉高第出仕,從軍三十餘年,臨戰經?驗之豐富,對?西南、西北藩屬國之熟悉,不論在靈武,還是加上在成?都?扈從太上皇的郎官們,或是再算上身陷長安的文武官員,皆是首屈一指。房相與其?擔心?郭將軍功勞太盛,倒不如為朝廷推舉些人才,分擔重任?」
房琯眼神微動,似乎想?到了什麼,李俶、李儋與韋見素等面面相覷,目光都?匯聚到了李璵身上。
李璵清了清嗓子。
「房相與大郎、三郎所言各有道理,今日事發突然,朕予你們些許時日慢慢想?,三日之內,各自來與朕詳談。」
眾人忙躬身面向李璵,緩緩後退,退出寢殿的大門才直起腰板。
房琯拉著韋見素昂頭闊步離去,李俶氣得不輕,皺眉問?李倓。
「你方才攔我?幹什麼?郭子儀分明沒把聖人放在眼裡,喬張做致,諸多推諉,聖人不好意思訓斥他,合該我?來唱黑臉!」
李倓徐徐搖頭。
「元帥府與朔方大營已成?對?立之勢,倘若房琯不在,大哥自當為聖人多敲邊鼓。可是房琯在,太上皇封他做宰相,他來靈武,盯著聖人言行,向太上皇報告也就是了。你瞧韋見素便?是這般行事,裝聾作啞,萬事不管。可房琯卻不同,幾次三番在聖人面前著意表現,今日又第一個跳出來直指郭子儀行為不端,可見他野心?不小,既要順太上皇的情,又要承聖人的意,兩頭不肯落下。這等人,聽見大哥在臣子背後言語刻薄,只怕要去外面胡說八道,壞了大哥的名?聲。」
「哎呀!」
李俶嘶了聲,後知後覺出了身冷汗,頓足道,「今日真真是我?大意了!可我?一聽他打?我?元帥府的主意,簡直氣不打?一處來!」
李倓張了張口,欲言又止。
李俶奇道,「你說呀!還有什麼?」
李倓偏著頭,認真地看他。
「大哥,其?實房琯所說不錯,天下人的眼睛都?盯著戰事,倘若最後平定叛亂,收復兩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